基督信仰能够传入日本,离不开这个“游方”传教士
基督信仰在日本的传播,是大航海时代后的事。而把福音传入这个岛国的,是被称为“东方宗徒”的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
1506年4月7日,方济各·沙勿略生于西班牙纳瓦拉的哈维尔城堡。父亲是国王的顾问,母亲为当地的贵族。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他,在年长后成为学霸,以优异的成绩从巴黎的圣巴尔贝学院毕业,成为博韦学院经院哲学的讲师。
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发起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于是沙勿略的好友,西班牙人依纳爵·罗耀拉于1535年8月15日成立耶稣会,旨在巩固天主教会,夺回失去的阵地,并积极地推动海外宣教事业。 而方济各·沙勿略是耶稣会创立时七位同工之一。
耶稣会的成立时,人类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这不仅密切了东西之间的来往,更拉开了远东宣教的序幕。耶稣会士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日本等国发展的。
1540年,方济各·沙勿略奉教廷派遣前往东方宣教,为远东宣教第一人,因为就有了“东方宗徒”的美誉。他先在印度的科摩林群岛主持教务,此后有前往印度、东南亚等地,为福音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马六甲,沙勿略结识了日本商人湛四郎(安日禄)。他从沙勿略明白了福音,受洗成为基督徒,为日本最早的皈依者。湛四郎不断地向沙勿略介绍日本的情况,希望他能到此宣教。
对于充满信仰热忱的沙勿略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好机会。他认为要促进宣教事业的开展,必须掌握当地语言,他在湛四郎的帮助下用日语写了一份简略的祈祷书。
同时,他深感日本有其独特的文化,要使福音顺利传播,应对当地文化采取必要的适应。沙勿略倡导的了解宣教地文化,将福音与当地文化做适当调和的宣教策略,对于耶稣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后来华的利玛窦、庞迪我、卫匡国、汤若望等等耶稣会士,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在使天主教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
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和两名修士在湛四郎的带领下抵达日本鹿儿岛。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为了统治需要,遏制佛教势力的发展,而外来的天主教正好成了他的工具。而且他也希望通过与西方人往来,获得战争亟需的火器。就这样,沙勿略等人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带领1千多名日本人认识真道,受洗归入主的名下,其中包括不少大名。
此后,沙勿略的后继者在日本殷勤侍奉,教务在日本不断得到发展,到了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基督徒数量达到了十几万。
然而,沙勿略在日本也遇到预想不到的情况。当他和日本的知识分子辩论时,日本文人反诘到“如果你的宗教所言为真,为什么在中国却没有听说过呢?”的确,日本从古代开始,就以中国为师,隋唐时更是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日本从宗教、哲学、文字、科技、艺术等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巨大影响。
沙勿略通过与日本文人接触,深刻地了解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认识到中国在东方宣教工作的重要地位。他曾说“汝谋发展吾主耶稣基督的真教,中国是最有效的基地,一旦中国人信奉真教,必能使日本唾弃现行所有各教学说和派别。”于是,他决定到中国宣教。
1552年8月沙勿略乘“圣十字”号抵达距广东台山县正南30海里的上川岛。然而当时明朝严禁外人入华,沙勿略只好在上川岛等待。不久他不幸染上了疟疾,由于缺医少药,12月3日凌晨,方济各·沙勿略在上川岛走完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侍奉道路。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