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西方人是如何了解中国甲骨学的?

19世纪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从此甲骨学成为国学研究中的显学,与敦煌文献、里耶秦简等等并列。

说到二十世纪初的甲骨文研究,不得不提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等“甲骨四堂”以及新月派诗人陈梦家(神学家赵紫宸的女婿)等等。他们都为甲骨文的破译、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这一领域的翘楚。

甲骨学的确立,同样引起了一些西方人的关注,其中就有两位传教士投入到研究中,并把这门中国学问介绍到了西方,成为著名的甲骨学家,让外国人得以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他们就是加拿大人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与怀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

1910年,明义士来到中国,并于四年后前往河南安阳管理教务。怀着对中华文化的喜欢,他特意考察了殷墟,是第一位踏足此地的西方人。

1917年,明义士根据他收藏的五万片甲骨中选出2369片,亲手临摹后,在上海出版了他研究甲骨的第一本专著《殷墟卜辞》。十年后,在中国学者的帮助下,明义士将自己收藏的一批重要甲骨拓印数份,编纂成《殷墟卜辞后编》一书。

1932年,明义士应聘到齐鲁大学考古与汉学系任教。在校期间,他根据从安阳收集的文物,建立古物博物馆,向学生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他给学生讲授过《甲骨研究》和《考古学通论》等课程,把科学的考古学知识传授给中国青年学生。

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早期的上帝观》《商代文化》《表校新旧版〈殷墟书契前编〉并记所得之新材料》《中国商代之卜骨》《论汇印聂克逊先生所收藏青铜十字押》《柏根氏旧藏之甲骨文字》《商周的美术》《商代的文化与宗教思想》等等与甲骨学有关的学术著作。

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先生认为:“明义士甲骨文分期断代的考古类型学考察,给了分期断代文字演进‘两系说’以深刻的影响。而‘历组卜辞’时间前提的争论,应肇始于明义士。”

除了明义士,怀履光是另一位研究甲骨文的传教士。1897年,怀履光来到中国,先在闽北的建瓯工作,后在福州开展教务。

1910年,怀履光前往河南开封,在这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怀履光深深被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他在此收集了很多文物作为研究,加之他多年学习国学,打下良好根基,于是先后撰写过《洛阳古墓考》《墓砖图集》《中国庙宇壁画》《中国古代甲骨文化》《中国犹太人》《中国青铜文化》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关于甲骨文的研究,更是得到世界汉学家的认可,成为享誉世界的汉学家。

他回国不久,就被聘为多伦多大学教授,为学生讲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加拿大人更深地了解这个东方民族的伟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