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运动风起云涌——《简明教会历史》读书摘录(八)
书籍简介:《简明教会历史》是一本行文简洁、主题鲜明的基督教历史概述书籍,本书通过精准的选材以及明晰的逻辑,将基督教历史沿革的轮廓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令读者可以迅速掌握历史脉络,适合平信徒以及青年读者阅读。
本书是按照年代的顺序编写,第一部分记录的是早期教会的历史。那时候耶稣刚刚升天,教会的处境可谓四面受敌;第二部分记录了教会如何在信仰的基础上得以较大的发展;第三则记录了教会的强盛与合一;第四部分记录了东正教和天主教在这一时期的各自发展;第五部分记录了宗教改革运动;第六部分记录了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社会所产生的后续影响;第七部分记录了人类理性主义对上帝的启示造成的伤害。
本书中记录了近百位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希望每位弟兄姐妹都可以在这本书当中得到造就。
《简明教会历史》第八部分——宣教运动风起云涌(公元1789~1900年)
69、威廉·凯里(现代宣教之父)
威廉·凯里生于英格兰诺森姆普顿郡的波利斯普里,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梵语学者,通晓梵语和印度多种语言。
1792年,威廉·凯里前往印度协助创建浸礼会,并成为首批教士。翌年抵达孟加拉传教,后定居于塞兰浦尔。
1799—1801年,其在塞兰浦尔建造教堂、创办学校和印刷所,印刷《圣经》等典籍。1801—1830年,在加尔各答威廉堡书院任梵语教授。
威廉·凯里生平著述甚丰,曾用35种印度语言和方言翻译和出版《圣经》。另著有《梵语语法》《马拉提语法》和《旁遮普语语法》等,并参加《罗摩衍那》史诗的编译工作。
70、威廉·威伯福斯(废除奴隶制)
威廉·威伯福斯生卒年为1759年至1833年,是英国政治家和改革家。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780年成为议员,后来又成为英国下议院废除奴隶运动的主要发言人。
71、查尔斯·司布真(英国讲道王子)
查尔斯·司布真(1834-1892),基督教历史上大有能力的布道家。
司布真出生在一个世代敬虔的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牧师。其家庭深受清教神学影响,家中有清教徒的藏书上万册。其3岁时就开始阅读约翰·班扬所著《天路历程》的插图版;6岁时,就可以熟练地阅读圣经。16岁时就开始讲道,17岁时就成为全职牧师。19岁时,他的讲道就曾震动整个伦敦。
司布真的讲道极有能力。当时正逢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渐趋缩小的时候,但在司布真的侍奉下,他的教会每年都有上千人认识上帝和基督。
72、约翰·巴顿(逃离食人族)
约翰·巴顿(1824~1907年)生于苏格兰。成年后前往南太平洋岛上开展宣教,到岛上第二年,其妻子与刚生的儿子相继去世,其本人多次险被当地土著杀害,后召集更多传教士来此地,后在岛上宣教,建立教会,学校和孤儿院。
73、德怀特·慕迪(疯狂的慕迪)
德怀特·慕迪(1837~1899年)美国著名布道家。芝加哥著名的慕迪圣经学院正是用来纪念慕迪。
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慕迪到前线传福音。他先后共开了1500次布道会,使无数士兵获得身心的安宁。
1870年,一位税务署官员孙盖有诗歌的恩赐,放下职业与慕迪配搭宣扬福音。有人说:“慕迪讲福音,孙盖唱福音。”他们出版自己的诗集,销路奇佳,赚到百万美元,让别人用来在芝加哥建造一间礼拜堂。
1871年10月8日,芝加哥发生大火,全城焚为平地。慕迪所用的法威尔堂全部烧毁。大火后的二个月又十五天,一所新建筑物“北岸会幕”落成,慕迪的福音工作更加兴旺。后来,他访问英国,听到大布道家司布真讲道,随后又到布利斯托尔城参观慕勒的孤儿院,从他的凭信心度日得极大的帮助,立志每晨四点钟起床祷告。
自1872年至1892年,慕迪的足迹走遍英美各大城,复兴的火开始燃烧大西洋两岸。1893年,芝加哥举行世界博览会,慕迪抓住机会召开布道大会,蒙恩得救的人以千数计。
74、戴德生(在中国入乡随俗的传教士)
戴德生(1832年—1905年),英国人,中国内地会的创造人,清末时来到中国。他自1853年来华直至卒年,倾其毕生于中国福音事工。
戴德生对神的爱亦体现在他对中国失丧灵魂之爱上。他初来华时,常遭地痞流氓之欺凌,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别人都有枕头的地方,但是戴德生游行布道,遭人歧视拒绝,甚至不得不夜宿街头庙前。为要方便传福音,他不愿别人之误会和轻视,毅然改着中装染发蓄长辫。
确实,他把生命也为中国舍了,他的子女中,有二男二女在中国夭折,他的爱妻亦病死于中国。他并不是不爱惜幼嫩的子女,他并不是忍心让爱妻积劳成疾,乃是他的心为内地无数未得救的灵魂所焚烧。
基于这焚烧的爱,戴德生创办了中国内地会。内地会并不在基督之名已被传开之沿海城市传福音,而要深入内地,叫没有听见的人得知神的救恩。
在经济上,戴氏坚持不求助基金,不向人募捐。戴氏第一次从英国回中国时,带来22位男女宣教士同工。不到九年,内地会已在中国设立了50个教会,训练了不少中国同工。到他离世的一年,内地会宣教士已增至828名,散布中国十八个省份,北至蒙古,西至西域,西南至云南。信而受浸者达2500人。
由于戴德生在各国的演讲,美国、德国、瑞典、挪威、瑞士、芬兰、意大利等国均有宣教士响应及加入。
戴德生给内地会带来极大的祝福,一粒麦子落在地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内地会宣教士继承戴氏遗风,多不畏艰难,工作深入穷乡僻壤,给中国教会带来莫大的祝福,传道者数以万计。
戴德生以他牺牲的爱,为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神的信心和对中国教会的卓越贡献,永垂教会史册,为后代信徒之表师。他的一生证实了他的名言,“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75、第一次梵蒂冈会议(权柄属于谁?)
第一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于1868年6月29日由罗马教皇庇护九世召开,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0次大公会议,共744位教会领袖出席。会议于1869年12月8日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其后被被多次中断,直至1870年10月20日才完满结束。
会议讨论范畴包括:理性主义、唯物论、自由主义、教皇无误论等。
会议原定讨论信仰、教规、修会、传教以及教会与世俗政权关系等问题。但庇护九世突然提出教皇在信仰和伦理问题上“永无谬误”,遭到反对派抵制,他们主张公会议高于教皇,否认教皇的绝对权威。
会议于1870年4月24日公布经过修改的信仰宪章,谴责泛神论、唯神论和无神论,并规定信仰与理性的界限。会议在“教皇首席性”和“教皇永无谬误”问题上发生激烈论战。
7月,会议终止辩论,经过两轮投票表决,通过了载有“教皇永无谬误”条款的《永恒的牧者》宪章。宪章的颁布最终使反对派脱离罗马教廷,另组老公教会。
76、慕拉第(在中国的美国女宣教士)
女宣教士慕拉第出身名门,精通8门语言,却为爱来到中国乡村布道、救济饥民长达四十年,她将最后一文钱分给中国农民,自己却病死在轮船上,那天正好是平安夜。从此,浸信会为海外宣教的圣诞奉献被称为“慕拉第圣诞奉献”。
77、玛丽·斯莱瑟(去非洲宣教的苏格兰女人)
玛丽·斯莱瑟青年时期受圣灵感动,加入卡拉巴宣教团,前往非洲宣教,学习当地人语言。
她宣教的地区位于非洲内陆,是男宣教士们都不敢去的地方,多次患疟疾不得不返回苏格兰治病,每次痊愈,又返回非洲继续宣教,她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衣食习惯,像非洲人一样在土屋中。
在那里,她一边教导他们学习,一边处理他们之间的纠纷,一边还要照顾被他们抛弃的婴孩。她生活在到处滋生着老鼠和臭虫的土屋中,忍受着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她的脸上,头上到处都长了病毒。
1915年,在非洲服侍了40年后,在她的小土屋中去世。她留下的工作由她收留的孩子们继续完成。
78、亚伯拉罕·凯波尔(荷兰神学家,新加尔文主义的开创者)
亚伯拉罕·凯波尔身兼历史学家、神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等身份。
1848年,十岁的凯波尔归信基督,1855年进入莱顿大学就读神学,并受到新派神学的影响。1862年取得神学博士学位,论文是研究加尔文和波兰改教家Lasco的教会论。1863年结婚,并前往Beesd小镇开展牧会。
牧会期间,这个小镇的信徒将基督教信仰的世界观真实地体现在生活中,促使凯波尔有了第二次的归信。1867年,凯波尔服事于Domkerk教会。1870年,其转往阿姆斯特丹牧会。1871年组织发行“先锋周报”,1872年并入“标准日报”。
在半个世纪当中,凯波尔撰写了1000多篇的文章,涵盖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1874年成为荷兰国会议员,1879年,其成立“反革命党”,是第一个荷兰正式的政党。
1880年,其于阿姆斯特丹创办自由大学,重建荷兰的高等教会,亲授神学课程。1886年成立正统的改革宗教会。
1898年,凯波尔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加尔文主义”为题发表演说。
1901-1905年间,其担任荷兰首相。
(本文作者系90后基督徒,喜欢文字、音乐、做饭与思考人生。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