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赐甘雨春雨
在这个春天复活的清晨,我愿再次回想主耶稣复活的神迹,来到祂的恩典和慈爱中。我们齐齐体会复活的大能,体会神给我们的春趣,我们都了解:“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我愿从生活细节与您分享我的感悟体会。
清明了,北京半个月前虽还突下大雪,但春天着实已经到了,“不脱嫌热,脱后嫌冷,此乃春天”,这话是我的台湾老朋友黄永松说的。我与黄永松相同都是身住大陆多年的台湾人,他为民间旧文化在大陆工作多年,不遗余力让人尊敬这位民间文化守望者。黄永松让我更明白:文学也好,艺术也好,最终还是要跟人衔接,跟生命衔接。
多日没联络,不知他近况,疫情也不敢随意打扰。近年我始终留意黄永松先生长期在大陆活跃,很多人因他的努力也关注民艺复兴工作了,我也才知他当年创刊的《汉声》已近半世纪。北方的民间市场北京就叫“市集”,也是最多老百姓生活真相的地方。“过去经常有,现在真不多,此乃春荒。”这是黄永松说的。我爱蒲葵它原来既疙瘩又弯曲的原样,当它被编制好后又显出另一种朴拙,红花布做成蒲叶边饰,质轻价廉,那天我也注目草编包、藤编包、收纳筐及收纳篮,红红的、绿绿的……“绿色也是它,红色也是它,此乃春色。”这也是黄永松说的。
那天早上从外头广场运动回家,因为出汗首先拿起蒲扇。不久前,我家曾在市集买了一把蒲葵扇,这是在近郊买的第四把手工扇子,与先前买的芭蕉扇类似,见到愈来愈少的民间手工艺了。
住北京多年,早知民间手艺愈在乡下村野愈多高人。最近新买的蒲葵扇子,爱它铺舒开的美质手工,想象手艺人编制时的智慧与用情,周而复始地做手里的活计。同理也爱柳编,更内行的人知道因其含有一种特殊成份令虫子敬而远之。我对它特有好感则因已故婆婆能用几根柳条编出小巧物盘,她曾告诉我柳编比藤编难度更高,因为一条柳粗细不同,难度自然高于藤。不论藤、柳或蒲葵,许多人早就焦虑传人太少,正面临消失的危机。
为何要尊重手艺?为何要传承?热爱文艺的我一直专研这个领域,我也请教独一无二的真神,静思或反省时,靠近奇妙而满有慈爱的耶稣基督,那是主的怜悯和拣选。静思让人信仰,仰望有神,有让自我佩服的大能像民间工艺,学而时习之。生活之路上很多平安讯息。
追求态度若此,但我从更多传统生活之美的视角看待民艺,观察传统工艺美术如何探寻出路,更想学习黄永松长期以来不激进也不妥协的民艺复兴。那次我去参加他在北京的发布会,充实而愉快。他那种生活态度让人心里也想到经文“你们若遵行我的律例,谨守我的诫命,我就给你们降下时雨,叫地生出土产,田野的树木结果子。你们打粮食要打到摘葡萄的时候,摘葡萄要摘到撒种的时候,并且要吃得饱足,在你们的地上安然居住。”(利26∶3-5)
我看黄永松就是手艺精神复活、工艺精神不朽的认真执行人。黄永松常说:“每个人都有力量传承传统文化,我这‘文化大梦’做了几十年,还有梦未醒,仍然在工作岗位上乐此不疲。”回首他的来时路,感谢主,让我们生活中有他,如此好朋友让我们更切切跟随神,因为时日有限,时间无限。“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春雨。”(何6∶3)
那次我又找到正在南京为民艺奔波的黄永松,他年早过七十,应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无论如何任意而为都在自己法度当中,让人欣羡他颐养天年的方式。当人正为民间传统工艺贪婪地收藏时,他是认真地梳理再衔接:“传统手工艺特别能够提供给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舒解,手工艺在一针一线,一拿一捏,一推一拉的规律节奏中,可以完成一个作品,在过程当中,你必须专注,所以你才能静下来。”“手最能干,它做的事,总可能被留传千史;可是它不做无趣,做了无力,此乃春梦。”又是他说过的。
那次与黄永松在电话中我就像手艺人享受手艺的过程,更在他谈话中学习了民间艺术的更高解读,千丝万缕,千头万绪,虽未见其人,仍可体会他岁月静好,一身厚重的文化遗产,仍因积极而显得轻盈。让我再读经文:“你的日子岂像人的日子?你的年岁岂像人的年岁?"(约伯记 10:5)
春天时候,天渐闷热,整理蒲扇时,正像黄永松说的:不睡不困,睡后不醒,此乃春眠。瞌睡醒来我默祷:“愿怜恤、平安、慈爱多多地加给你们!”(犹大书 1:2 )
仍着迷台湾老杂志《汉声》数十年的成就与内涵,我便网购二手书,看到它们每本仍价值不菲,当然解我乡愁。有人说,北京远郊山村又见芭蕉扇及蒲葵扇,因为听说不久前有人看见乞丐,也见济公了。我打算出发去赏花,“春天的花不开太萧条,开了互争俏,此乃春花。"还是黄永松说的。
正是春天,山村不远,还犹豫什么?出发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