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润中学——基督教在山西洪洞创办的第一个现代学校
山西省洪洞县位于山西中南部,历史悠久,因明代各地移民的集聚地古大槐树闻名于世、源远流长,每年有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子前来寻根问祖。该县基督教也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内地会传入山西后,创始人戴德生亲临布道,创立了晋公会,创建了洪洞道学院(我外祖父梁文海,字涌泉,曾在该校上学,后被按立为牧师,到东北八面城等地传教),并且创办了第一所中学——普润中学,成为现洪洞一中的前身。
普润中学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校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内地会影响,纪念戴德生创办内地会,表彰第一位本土牧师席子直(又名席胜魔)在华北传教布道的功绩。发起人是内地会的会长戴德生和副会长何斯德二位总牧师。
最开始校址就在洪洞县城内基督教会所在地,起初有学生200余人,由于地方狭小,拥挤不堪,教学多有不便。适逢内地会上海教育考察团来洪洞视察,看见教会学校学生多,校舍小,就号召国内外信徒募捐,用于建造一所现代式的学校。捐款数额不足,又申请利用庚子赔款补足,开始建设。
新校址在县城东北的玉峰山,1912年破土动工。工程总负责人是山西内地会总负责人陆义全牧师(英籍,清末来洪洞传教,任内地会山西总牧师,普润中学首任校长,与1932年调离),总工程师是顾文修牧师(英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10年来洪洞传教,1932年调离),建筑工人由河南林县招雇来。由于运输工具笨拙,大多肩扛人挑,砖瓦全由工人自己烧制,因而工程进度缓慢,到1918年才竣工完成。共计建成楼房8间,餐厅2间,平房 61间。新校舍建成后,原住在洪洞教会院内的普润中学师生和霍县(现霍州市)崇真女校的师生全部迁入。
普润中学新校舍,规模较大,占地约100余亩,高耸的钟楼是学校的主体和象征性建筑。钟楼二层的大礼拜堂供师生崇拜灵修使用,一层是各班教室;钟楼西侧有一幢二层楼,一层是老师办公室,二层是学生宿舍;钟楼东边亦有一幢二层楼,一二层亦为教师办公和学生宿舍;北边一个院,有东、西、北三幢两层小楼,一层均为教室,二层为学生宿舍。钟楼后边有两个大餐厅,附近的平房为灶房后勤人员宿舍。西边楼为科学实验楼,教学设备齐全,当时先进的实验室、仪器、标本也有配置,课程有国文、算术、地理、历史、化学、物理、农科、体育等。由于环境优雅、设施齐备,学校在临汾乃至山西很有特色。
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教师文化水平较高,不是前清秀才举人,就是山东齐鲁大学或南京金陵神学院的毕业生。历任校长分别是陆义全、何清源、宋国荣、樊亮、王道千、郭振斋、徐锦华等;教师有刘拱壁、李连升、刘基胜、谭复兴、秦宝珍、刘本元、李云瑞、薛瑞梧等。普润中学纪律严、校风正,加之教师素质高,学生刻苦用功,得到了各地教会的大力支持,来校求学者越来越多,在校生最多时达400余名。
普润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当时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时,爱国进步思想也传入师生中间。1924年7月,学生段友谊等10多名爱国青年,创办了《晨光月报》,传播救国救民的新思想。1925年5月,在全国学联促进下,普润中学召开5.9纪念会,对帝国主义反动军阀进行控诉;当月2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杀害工人顾正红事件发生后,普润中学师生通电声援。卢沟桥事变后,中学师生积极参与了抗日爱国救亡民主运动,学校停办一年有余才复学。1941年12月8日,日军闯入校内,砸毁了门窗、课桌椅、书柜,教学设备被抢掠一空,学校沦为军营,学校停办。
在36年的办学历程中,普润中学为洪洞县现代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为建设家乡的后备力量。在神学培养上,一部分优秀学生则被选送到华北各省的神学院深造,成为内地会在华北布道传福音的骨干力量,为中国基督教实现自立、自养、自传运动创造了条件。普润中学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永远被铭记。
(本文参阅扈石祥先生所著《洪洞基督教史》及《山西通志·民族宗教志》深表谢意)
注: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