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中国第一报人梁发

中国近代时期,兴起了西风东渐的浪潮。近代西方新闻业、出版业也随之进入中国。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一书记载,“中华第一报人”是广东人梁发。

梁发,又名梁阿发,字济南,号澄江。他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从业者,更是基督新教首位华人牧师。而他编写的《劝世良言》在客观上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

梁发于1789年生于广东省肇庆府高明县西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直到11岁时才进入私塾读书。可入学不到4年,就因经济问题被迫辍学。年仅15岁的梁发只好背井离乡,到广州谋生。他在此学习制作毛笔,不久,改学刻字印刷。
后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一家印刷厂工作。

1810年,首位到中国大陆宣教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将他汉译的1000册《使徒行传》带到梁发所在的印刷厂承印,梁发担负这些书的印刷工作。此后,马礼逊又将他和米怜合译的《圣经》的印刷工作让这家印刷厂负责。梁发的工作得到马礼逊和米怜的赏识,和他结下了深厚友谊。梁发通过印《圣经》以及和西教士的交往,接触了基督信仰。

米怜前往马六甲宣教,梁发作为他的助手跟随他到了南洋。在他的影响下,梁发于1816年的11月3日,梁发由米怜受洗,时年37岁。

在马六甲,梁发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用笔和雕版宣传福音信息。帮助米怜出版和印刷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月刊,其影响是广博而深远的,在近代中国的印刷、出版、新闻、传教以至中外文化交流等,都有极重要的历史意义。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近代华人睁眼看世界的开端之一,“察世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神理、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比如在《全地各国纪略》这个总题下,分别介绍了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各洲国家的概况,涉及各洲国家的京城、人口、人种、政制、物产、语言等各方面内容,详略不一,一般一国只写百字上下。

梁发作为这份刊物的主要编辑者之一,自然成为了中国报人的先驱。而且由于是在南洋出版,在马来西亚官方出版的《华人志》中,梁发则被视为首位华人记者。足可见他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上的地位。

1822年,米怜安息,梁发返回中国,协助马礼逊宣教。1823年,他帮助出版了马礼逊和米怜翻译的《圣经》汉译本。同年底,马礼逊为梁发之子梁进德施洗。回国前按立梁发为牧师,梁发遂成为新教首位华人牧师。

此后,梁发回家乡干工作,将自己的家作为聚会所。1828年,梁发和古天青在高明县开设了一所私塾,学校教授基督信仰、国学、英文以及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但由于满清的保守,学校很快被关闭,梁发只好前往澳门。

梁发一生写了不少作品,最著名的当属《劝世良言》,此书为九本小册子的合订本,主要摘录《圣经》中的经句,并结合儒家伦理,阐述基督信仰。“劝人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

有一次,梁发在广州考场附近散发《劝世良言》,有个叫洪仁坤的落第书生得到此书。后来,他根据此书的教义杂糅中国民间信仰建立了“拜上帝会”(或上帝教),并发动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暴动,此人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洪秀全。史学界有种说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研究洪秀全就离不开研究梁发著作。”可见,《劝世良言》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1839年,梁发再次返回广州,此时,鸦片战争迫在眉睫,梁发坚决反对英国政府的侵华战争,认为这种不义做法与信仰有悖,更会激起中国人的愤怒。但是梁发毕竟人微言轻,不可能改变时代洪流。   

鸦片战争后,梁发在广东、香港一带工作。1848年,他在广州协助建立了一所医院,并牧养一个小教会。1855年,梁发在广州安息主怀,终年66岁。

梁发有一子梁进德,从小跟随美国传教士裨治文,跟他学习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尤其精通英文。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时,得到了裨治文大力支持。而梁进德也成为林则徐的英文翻译,从事与英国人的谈判,为“虎门销烟”做出了应有贡献。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