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如何在中国的普及,离不开这位服务大众的名医
新冠疫情三年以来,疫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了热搜词。其实当代中国人从出生伊始,就离不开疫苗接种。那么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疫苗的呢?
疫苗在中国的普及,离不开一个叫黄春甫的医生。他于1833年生于松江府,1854年进入有英国传教士雒魏林所创办的仁济医院当学徒,掌握了不少先进的医疗技术,成为中国有名的外科医生。
雒魏林晚年在回忆录中称:“我的手下有一个至今依然服务在上海医院的年轻人,他学习了很多内外科知识。我离开后,合信医生接管医院,他依旧服务于医院并接受医学教育。直到合信因为健康原因离开医院时,他依然能胜任医院的各项工作。在这里,他学习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他能非常出色漂亮地完成各种小手术,并且能对于各种常见病进行处方治疗。”
当时上海天花疫情肆虐,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雒魏林看到这种情景,就想在此推广牛痘接种法。可是他作为外国人,与广大民众之间难免存在隔阂,于是疫苗的推广就落在了黄春甫的身上。
当然黄春甫的工作并非一帆顺利,他遭到了不少保守人士的反对。即使他的好友,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名人王韬也批判疫苗“牛痘之法,固不足信”。可黄春甫却顶住压力,耐心地向人们介绍牛痘接种法的好处。他分发科学传单,深入上海周边乡村给孩子接种,从而让人们逐渐打消了疑虑。
黄春甫的接种手法还十分娴熟,据记载:“用最薄、犀利小刀割开前臂外皮,将痘浆点入,须令自干,且不可擦去。三四日后,即于所割出起泡发浆,并不延及他处。经数日即结痂脱落。小儿并无所苦,嬉笑如常。并不避风忌口,真良法也。”
随着牛痘疫苗的推广,上海地区天花发病率逐年减少,最终王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积极支持黄春甫的工作。为了让更多国人得以接种疫苗,黄春甫培养了不少“赤脚医生”,让他们把牛痘接种法传播到江南各地。从而成为中国较早遏制天花流行的地区。而随着牛痘接种法普及,到了新中国时期,我国彻底消灭了天花病毒。
黄春甫不仅是中国推广疫苗第一人,更是一位出色的外科手术医生。1862年有位叫马天魁的清军军官被太平军的枪弹击中骨折,多方求医无效后,来到仁济医院想找韩雅各医生手术。可是碰巧他外出,于是黄春甫拿起手术刀,为马天魁开刀。两个月后,他已经能够下床走路,得到了痊愈。于是马天魁送题有“功赞耶稣” 送给仁济医院,并悬挂在医院的大厅。
而有位顾姓病人因为脸上长了毒瘤,在各处问诊无效后,通过黄春甫的手术而得以康复。于是他在1876年5月在《申报》上致谢仁济医院黄春甫的妙手回春,赞誉其为“扁鹊再世,华医复生”。
此外,黄春甫在上海地区大力推动公共卫生事业,为民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减少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居民的健康。而公共卫生日后同样在中国得以普及,对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1897年,黄春甫从仁济医院退休,可他仍没有停止服务大众,而是在上海道台邀请下,受聘成为上海牛痘局的负责人。他在此一干就是十余年,而且从未领取薪水。虽然已经年迈,可仍尽心尽责,真诚服务,善待他人,奉献于病患。因而他得到了上海各阶层以及中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1911年,黄春甫在上海安息,走完了他荣美、奉献的一生。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