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基督教新教历史上的信义会简介(下)
问候亲爱的同工在基督里平安!我们继续来分享信义会在辽宁的简要历史。
信义宗是基督教(新教)最早的主要宗派之一,最早来华的荷兰礼贤会就是属于路德宗的一个派(在东北著名的传教士郭实腊即为该会所派,后脱离)。其后又有巴色会(活跃于中国的瑞典传教士、有史以来第一位专向客家人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也是第一位进入深圳地区的传教士韩山文属此教派)、德国信义会、丹麦路德会、北美信义会、中美信义会、芬兰信义会、信义公理会、信义长老会、挪美遵道会、鄂豫信义会、瑞典信义会等教派先后来华。1920年路德宗在华的各派行联合大会,成立了中华信义会。
凤城信义会
凤城归属安东(丹东)管辖。19世纪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丹麦人柏卫(Conrad S. Bolwig,1866年—1951年)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奉丹麦信义会派遣到中国传道,柏卫匆忙与相恋七年的同学米娜·哈斯(Minna Gudrun Hass Bolwig, 1867—1960)结婚,踏上开往远东的邮轮,拓荒使命权当蜜月旅行。他们曾到过汉口、天津、烟台等城市,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柏卫经营口到海城,与长老会马钦太牧师议定丹麦传教区,并与在旅顺的丹麦差会外德劳牧师,前往孤山、凤城、九连城、丹东等处,落实设立教会的地址事宜。
凤城教堂于1936年落成,为东北中华基督教信义会所建。凤城作为东北基督教信义会所在地,两年一届大会及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现在凤城教堂依然存在,见证了主的荣耀,笔者曾经到这里拜访过,并以图文做介绍。凤城的基督教福传逐渐开展并复兴,基督教丹麦信义会在此传教,建立了知名的凤城县基督教信义宗女神学(即凤城女子圣经学校)、建立教会、修建教堂等。据笔者查阅的由马龙潭、沈国冕等修,蒋龄益纂的民国十年(1912年)石印本《凤城县志》记载:“耶稣教,耶稣与天主俱出基督,本邑先有天主教,其教徒多倚势欺乡愚,西教士亦不之禁,正人咸畏避之,故信者绝少。及光绪二十四年耶稣教李牧师来,其教士悉和易近情,人多乐从者,以故天主寝微,群弃而归耶。耶教喜慈善,尊平等,演讲不惮口苦,曲意引人入听。今在凤城者牧师一、教士三,传道男五、女二。全境信者达一百五十余人。通远堡、大堡、石头城皆有分会。”
此段凤城县志大意是:凤城最初主要信仰天主教,但由于一些教徒倚仗权势欺压乡民,正直的人大多都避而远之,导致天主教的信众逐渐减少。然而,到了光绪二十四年,一位名叫李牧师的耶稣教传教士来到该地区。与之前的天主教教士不同,李牧师及其同工都非常和蔼可亲,深受人们的喜欢,因此更多的人开始转向信耶稣教。耶稣教的传教士们热衷于慈善事业,尊重平等,他们不厌其烦地传播教义,努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现在在凤城有一名牧师、三名教士,以及五名男性传道员和两名女性传道员。全境信者达一百五十余人。通远堡、大堡、石头城都有分会。
凤城福音堂:在凤凰第一桥东,光绪二十四年建。内礼拜堂一所,男女学校各一所,幼稚园一所,共房五十二楹。
凤城基督教讲书堂:龙凤寺东朝同,瓦房四楹(这里说的“楹”即房屋一间为一楹,笔者注),光绪二十四年建,亦名谈道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丹麦牧师李格非创立凤城基督教信义会。自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1907—1911年)间,先后建立7个乡村信义支会,即通远堡、草河口、边门、大堡、石城、周家堡、鸡冠山,各支会负责人分别是杨女英(女)、李有声、康淑杰(女)、郝贵新、何崇群、周淑清、由殿元。民国30年(1941年),姚志荣为牧师,从此中国人正式接管教会。民国33年(1944年)11月,日本人以“反满抗日罪”将姚志荣、盖国柏(丹麦牧师)逮捕入狱。经各地教会联合营救,12月获释。1945年3月,日本人封闭教堂。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这个教堂至今还在,前些年丹麦传教士的后裔还有人到这里访问。
安东基督女教会
在元宝山前文化女校院内,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六丹国教师郭慕深女士创设。内丹国女教士二,女宣教士四,夫役三,附设之文化女学校、幼稚园、育婴室、女医院,详细记载在教育慈善志中。查安东基督男、女两教会,年需经费金票三千五百元,除安东本会会员捐款自供自给外,统由丹国老教会任之。自开办迄今,男女信徒共八百八十五,除死亡迁徙,现有男信徒二百一十五,女信徒一百六十三,孩童一百七十四,共五百五十二。(详见王介公修,于云峰纂 民国二十年铅印本《安东县志》卷 七)
安东基督教青年会
该会设立在兴隆街中国银行旧址。宣统二年防疫之际,基督教会于承恩牧师向官绅提议青年会之利益,官绅允其创办。于牧师以安东现无干事人才,俟回国介绍华茂山干事来安创设,久之未至。民国五年春,丹人古贤昌干事来安,于牧师为之先容言古君亦堪胜任,遂著手筹备。及华茂山至,基础已立,遂去之。奉天安东青年会初借助于东边物产陈列所为会所,民国十一年,用银二万九千余元,王筏东首捐洋一万元,丹国青年协会继就捐洋万元,安东官绅商学各界共捐洋九千余元,购中国银行旧址,用充会所。十二年六月十日,新会所开幕,成为正式青年会。以红三角为徽号,以德智体群。(见王介公修,于云峰纂 民国二十年铅印本《安东县志》卷 七)
安东(丹东)是信义会在辽宁乃至东北的活动中心,即“东边道”“中华基督教东北信义会”所在地。这里我们要知道:丹东是当时信义会在“东边道”的中心。“东边道”是指从北至南,沿中俄、中朝国界走向的一条铁路,全长约1258公里,北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绥芬河,途经吉林省的图们市、通化市,辽宁省的本溪市、丹东市、庄河市,南抵辽宁省的大连市。全线通过东北东部10多个市和30多个县,辐射总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万。所以辽宁丹东的信义会实际是横跨东北三省的。中华基督教东北信义会,习惯上被称为东北基督教信义会,下设15个教区,分别为辽宁省的旅顺、大连、金县(即现在的金州)、普兰店、安东、岫岩、风城、宽甸、大孤山、桓仁;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绥化;吉林省的长春、扶余。民国12年(1923年),信义会召开第一次大会。原基督教路德会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信义会。
丹东孤山基督教信义宗路德会分会统计情况
会址 驻会传教人 传教士 信徒人数
庄河县宫衙街 范桂成 2 人 156人
庄河县青堆子镇 刘太和 2人 12人
庄河县王家沟 吴焕新 60人
凤城县龙王庙街 姜成一 2人 64人
凤城县马家岗夏家屯 1人 20人
凤城县黄土坎镇 刘长相 2人 60人
庄河县孤山镇西关 柏卫 350人
庄河县孤山镇东关 聂乐信 460人
(注:庄河县在当时归属安东丹东,现在为大连市辖县级市)
1957年7月,东北基督教信义会理事会在安东召开扩大会议,历时5天。中华基督教信义会全国总会主席喻筠牧师与中华基督教东北大会孙鹏翕牧师到会祝贺。安东基督教信义会正式成立“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走上了基督教“三自”道路。东北三省宗教工作部门领导均出席了会议。
1958年,联合礼拜后,丹东的基督教信义会加入全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体制内。
2、大连地区
“1896年,丹麦基督教路德会外德劳牧师在旅顺建立了旅大地区的第一个教会——旅顺基督教路德会。”(见大连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官网2023年01月22日消息)具体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外德劳牧师到旅顺传教。外德劳牧师是丹麦传教士,于1896年来到中国辽宁省旅顺传教。他在中国传教期间,先后建立了旅顺水师营等福音堂,从1910年到1938年,他先后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多个信义会教会。外德劳从宣统二年至民国27年(1910-1938年),先后建立了旅顺鸦鸬嘴教会和水师营、胡家村、岔鞍、大理石等福音堂(1958年,鸦鸬嘴礼拜堂停止聚会活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甘井子区设立聚会点,此简易教堂为大连信义会雏形。宣统二年(1910年),外德劳由旅顺来大连市内定居,在斯大林路租一处房作为教堂,成立信义会,外德劳任大连教会第一任牧师。
民国2年(1913年),大连第一个中国基督教徒侯执盛被按立为牧师。同年,北京街礼拜堂兴工,民国3年(1914年)秋落成,大连信义会迁入,称为大连西岗基督教信义会。北京街教堂位于大连市西岗区长江路605号,当时中文名字叫做“承恩堂”,这是丹麦差会在中国建的第一个教堂。从民国17年至29年(1928-1940年),又先后设立了寺儿沟、西岗菜市、大龙街及沙河口王阳街等处的福音堂和两所青年会。我曾受一学者委托在大连寻觅大连基督教青年会会址,只可惜现在这两所青年会已不知在何处。此外,在小平岛、大连湾、侯家沟、甘井子设有聚会点。至此,大连信义会有中外教牧人员4人,即牧师外德劳、阎兴化、侯执盛,传道员阎兴纲。
大连旅顺由于地处海港,历来是基督教传教士到东北传教的首选,包括郭实腊等传教士都是先从这里登陆的。下面介绍旅顺地区信义会旅顺教区教堂情况:
教会名称 教堂地址 建立时间
旅顺口教会 旅顺黄河路 1896年
鸦鸬嘴教会 鸦鸬嘴河北村 1927年
胡家村福音堂 双岛乡胡家村 1917年
水师营福音堂 水师营 1910年
土城子福音堂 三涧堡镇 1912年
据现在大连旅顺口区水师营基督教会负责人刘雪光牧师介绍:他们的教会就是因为先有了水师营福音堂才能够在改革开放后重新批准成立的。
3、本溪地区
宣统元年(1909年),宽甸教会牧师颜深义到桓仁立会传教,后由丹麦牧师来桓仁主持教务,在朝阳街购得30余间房屋,正式成立桓仁基督教会,由赵仁斋、宫美德作为传教士。民国5年(1916年),丹麦人李格非任牧师,由张志芳、齐王信、佟春荣、侯全做传教士。民国8年(1919年),桓仁教会牧师由宽甸教会牧师袁喜播担任,王复生、张子芳、王允之、李规真任传教士。民国30年(1941年),丹麦被法国占领,丹麦人全部回国。桓仁教会牧师由阎玉琳担任,传教士为祁达太、周玉凤。1945年,教会活动中断。1946年,教会更名为“东北基督教救济委员会”。1947年,桓仁解放,教堂被他人住用,教会基本停止活动。解放后,祁达太下乡行医,桓仁教会停止活动。桓仁教会下设沙尖子、草河口分会。其中沙尖子分会牧师为丹麦人安世恩、邵若森,会长先后为綦国基、肖锡山,传教士依序为刘希干、王北传、麻世祥、刘玉红。
以上是信义会在辽宁的简要基本历史。
解放后,特别是中国基督教(新教)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教徒在爱国主义旗帜之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即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并于50 年代后期完全摆脱外国宗派差会的控制,各宗派之间也不断增进了解与合作,出现了“宗派(教派)联合”的愿望,到1958年,这一愿望得到了初步实现。1958年,全国各地的基督教会都已走上联合礼拜的道路。拨乱反正后,中国基督教信徒更自然地在开放的教堂内进行联合礼拜,宗派组织在我国已不复存在,我国基督教进入了“后宗派”时期。【参阅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年出版)和《当代中国的宗教工作》(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年出版)】因此,辽宁上述各地的信义会教会也纳入辽宁省基督教“两会”体制,其信义会的信仰“痕迹”基本不复存在。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归纳一下:丹麦信义会传教士最早抵达东北是在1894年,当时正值中日战争时期,传教士约翰·古以丹麦红十字会女护士身份到辽宁旅顺口,请求救护清朝受伤士兵,清廷官员以其为“洋人”而拒用。翌年,柏卫与外德劳一起再次来到辽宁,与长老会协商,划得沿海若干地区布道。1896年,在旅顺及大孤山设立教会,后又设教会于岫岩(1898年)和凤凰城(1899年)。1900年以前,丹麦路德会只在此四处设有教会,其中外德劳牧师驻在旅顺口,柏卫驻安东大孤山,古牧师驻岫岩,李牧师驻凤凰城,受洗教徒30人等,由此,信义会逐步发展、复兴。
亲爱的读者,关于辽宁基督教信义会的历史回顾到此结束。在此感谢辽宁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丹东市基督教协会会长、桃源山教会负责人张春宇牧师两次和我讲述的丹东信义宗的历史,并两次带我参观丹东市的信义会教堂、孤儿院、医院等建筑;感谢丹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凤城教会负责人金玉英牧师为我提供的本堂珍贵的历史图片、丹麦传教士后裔与教会的往来信札等;感谢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教会负责人刘雪光牧师为我讲述本堂的见证;感谢大连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大连北京街教会负责人白振健牧师为我介绍本堂的历史。
我们今天回顾辽宁基督教信义会的历史,就是为了存留历史、不忘先贤、继往开来、爱国爱教、广传福音。由于本人对史料掌握有限,本人也不是专业学者,能力有限,在文字、叙述等方面难免有不足,还请不吝赐教。
参阅资料
1、《辽宁省志·辽宁宗教志》
2、《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东北社会》
3、《中国基督教(新教)史》
4、《基督教大辞典》
5、《甘井子区志》
6、《民国十七年铅印本岫岩县志》
7、《东沟县志》
8、《旅顺基督教会追忆》
9、《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
10、《东北基督教传教序幕 辽海教区》
11、《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12、《当代中国的宗教工作》
13、《满洲基督教年鉴》
14、《辽宁基督教会讯》等,恕不能一一详细注明。
(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全文完。欢迎转发福传,但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