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上帝亦是受苦的上帝
引言
上帝既然是全能、全知、全在的上帝,是施行神迹奇事,以大能拯救罪人、更新世界的上帝,那么这位上帝必然是一位伟大的、荣耀的、全能而又全权的上帝了。这样的上帝诚然是天地的主宰,荣耀的君王。然而上帝似乎也有软弱的一面,因为他在耶稣基督里向世人显现。他选择成为马槽中的婴孩,成为在拿撒勒成长的木匠之子,成为需要妇人用财物支持的自由传道者,成为被他的同胞厌弃的犹太拉比,更成为被他的同胞、罗马人、甚至十字架上的囚犯所弃绝的犹太人的王。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我们的上帝呢?
一、教父时期的上帝论
教父时期的基督教是一个从犹太进入希腊文化语境中的基督教。教父们为了更好地让在希腊语境中的人们明白并接受基督的福音,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希腊哲学来诠释基督教信仰。在教父时期最有势力的希腊哲学,非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莫属了。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更是透过奥古斯丁这样伟大的神学家,进入基督教神学的语式之中,从而使奥古斯丁及其追随者的基督教神学不自觉地带有希腊哲学的印记。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上帝的不变性及不动情性。因为柏拉图的上帝乃是纯粹的、绝对完美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则是不动的推动者。教父们在借助希腊哲学诠释基督教的上帝观时,并未像《约翰福音》的作者那样将罗格斯进行语义的解构及重塑,以保留词形的同时转变其词义。
从《圣经》的教导来看,《圣经》中的上帝不仅是一位创造天地万物及人类的上帝,更是与人立约、建立关系、回应人祷告的上帝。在新旧约的相关经卷中,上帝被描述成满有怜悯,但有时亦会忿怒的上帝。在这些经文中,我们绝不能说,上帝是不动情的上帝。不动情的上帝并不是《圣经》的上帝,也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柏拉图的上帝。因为柏拉图绝不是根据《圣经》的教导,却只是根据逻辑的推理将上帝的纯全与完满理解为没有任何的变化,由于“动情”意味着变化,故此如果上帝是没有变化的,那么他必定就是不动情的了。但如果上帝是不动情的,人们如何理解上帝的怜悯呢?有教父根据柏拉图的上帝观,认为上帝的不动情使得《圣经》中所呈现的上帝的“怜悯”只不过是从人的主观层面来描述上帝慈爱的一种“对上帝慈爱的揣摩”而已。
二、二战后的上帝论
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纳粹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六百万犹太人遭屠杀、无数生灵涂炭,尤其是发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屠杀更是惨绝人寰。在集中营中,人们向上帝发出祈祷,却没有得到应允。此种状况迫使人们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奥斯维辛之后人们该如何看待祈祷,如何看待上帝?上帝是不是既全能又全爱的上帝?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上帝,他必能阻止这样的暴行发生,又倘若上帝是全爱的上帝,他必不愿意这样的惨剧发生,故此,如果上帝是既全能又全爱的上帝,这样的惨剧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惨剧却发生了。那么,如果我们仍然相信上帝,是不是表明我们对上帝的属性的了解有误呢?据此有人主张传统有关对上帝的属性的认知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基督教的上帝并不是用大能消灭灾难的上帝,而是受苦及软弱的上帝。在这方面,马丁路德早就提出过十字架的神学,又这种神学亦可以追溯到保罗的作品中。
从《圣经》的教导来看,上帝的全能既不该被抹杀,亦不能被曲解。如果我们抹杀了上帝大能的作为,那么该如何解释上帝从无创造宇宙天地万物,上帝用他的大能在埃及施行神迹奇事,将他的子民带领出来,使红海的水分开,并驱逐迦南人,使他自己的百姓得他们的地为业呢?除非我们否定《圣经》所载一切超自然的神迹,将这些神迹奇事视为神话的叙事方式,否则我们就不能否认上帝的确是在人类历史中曾用他的大能干预历史的主宰。可是,如果我们承认上帝就是那位拥有创造及救赎大能,能对历史进行干预的上帝,那么他为什么面对受害者的祈祷却无动于衷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若单单凭借人类自身的理性是无从解答的。因为如果仍选择相信基督教的上帝就是耶稣基督所彰显,《圣经》所启示的上帝,那么类似于上帝为什么不听受害者的祷告之类的问题,在我们人的经验上、理性上是找不到相关的类比的。我们只能说上帝并没有无视人的苦难,只是我们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对这样的惨剧进行人们所能理解或接受的方式进行干预。
虽然如此,也许我们能从《约伯记》中找到一些线索,因为约伯所受的苦难并不亚于那些受害者,虽然约伯活了下来,但他也经历过绝望。而约伯最大的痛苦也是因为他看不到上帝在他的苦难中进行积极的干预,不仅如此,他更是觉得这些苦难就是上帝有意加给他的。他觉得自己已经在尽力过圣洁的生活,从良心来说,他觉得自己是无可责备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加不理解,为何上帝要用这样的苦难来对待一个如此敬畏他的人。对于约伯来说,他岂不是在他的环境中也看不见上帝吗?然而,他并没有否定或妄论上帝。从一开始,他就宣称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是耶和华,但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后来,他虽然极其痛苦、甚至对上帝有所埋怨,却仍然心存盼望,甚至他认为自己将要在皮肉灭绝之后还能得见他的荣面。当然,约伯有着高超的灵性,不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受害者能够相比的。但约伯也是受害者,他却能在类似的苦难中仍能经验上帝的同在。这说明也许我们不能对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受害者一概而论说,他们都绝望了,都在这样的处境中丝毫感觉不到上帝的存在。事情的真相可能跟我们想象的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上帝有时的确会隐藏自己,以致于让人觉得他似乎不存在了。另外,如果从保罗对福音的认知及诠释与马丁路德的神学来看,《圣经》中的上帝的确也是受苦的上帝,但他不是软弱无能的上帝。因为“无所不能”还可以包括“能虚己”“能降卑”,甚至能“让自己暂时伏在死亡的权势之下”,但死亡的权势不能拘禁他。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