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行 心平和
文学大师林语堂之父林至诚牧师在他写的《平和基督教史略》一文中道:福建省“漳州西南有平和县,僻处万山中,泉甘土肥。山川秀丽,称乐土焉。”平和坂仔是林语堂先生的诞生地,也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他称赞“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美的”。
近日我专程从福州回到平和,迎侯来自美国的白克瑞教授、北京的董弟兄、山西大同的支姐妹和漳州市的小林等几位朋友,三天时间行旅在平和小溪、山格、坂仔等乡镇,游览美丽乡村,与他们一起拜访老朋友及弟兄姐妹。
《平和基督教史略》一文中还说:一百五十多年前“美公会选派林文曲接理会务,文曲君少将老成,有开创才。1875年造入管溪市仓街税民店为讲道所。因灵管溪张姓地谋建殿焉……”
我们来到了在“1882年大殿告成”的圣殿旧址重修建的平和小溪基督教堂。平和县基督教协会会长林云山牧师早早就在礼拜堂热情接待我们,介绍平和基督教的历史及值得广泛推介的圣工活动的经验……
(林云山牧师供图)
林云山牧师与我们合影
林云山牧师说,今年是小溪基督教会于1904年创办的平和第一所现代小学——育英小学建校120周年,校友中国科学院吴硕贤院士应邀参加庆典,育英小学的创办开创了平和教育的先河,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
应育英小学庄志达校长的邀请,我们前往育英小学参观了育英小学校史展示馆,展馆里学校百余年历史沿革中,有一幅展示建校初期学生的照片,正是原厦门大学白克瑞教授自费奔波于美国、英国等国家档案馆搜集到的,平和小溪救世医院首任院长郁约翰和闵加力牧师等传教士拍摄的平和百年前老照片。
十年前,白克瑞教授把近六十幅照片无偿送给平和,这些老照片都被平和县人大常委会编入《百年平和影辑》一书中。
随后,我们拜访育英小学黄木如老师,他是我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大姨的女婿(陈以平牧师的堂妺夫),所以我也可称他为表妹夫。己是93岁高龄的黄老师视力不好,但记忆力仍高,他当场为我们背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公报的标题内容,一字不漏地读了党的“二十大”主席团成员(顺序)名单。他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博得一阵一阵掌声………愿上帝永远祝福黄木如老师平安,健康长寿!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黄木如表妹夫同在!
与表妹、表妹夫黄木如老师合影
离县城只有五公里的平和山格(侯山)基督教堂是一个农村的教会,据《平和基督教史略》一书介绍:“侯山近大湖村……而离小溪十里大路顶,亦建圣殿。1904年郭泰仓建殿既成,请立为堂会,大路顶圣殿系美国孝子自捐……”一次百年一遇的洪水把教堂冲毁,郭传道“幸得保全,美国孝子称贷再建,故移基候山,而名候山堂会焉”,也就是现在的山格(侯山)基督教堂。
1913年山格镇侯山社东侧建土木礼拜堂,文革中被拆除。
1913年建成的平和山格侯山礼拜堂和(后座为)牧师楼 (白克瑞 供图)
改革开放后福音广传,信徒日增,于1990年重建单层石头结构的礼拜堂,经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房拆除,现仍存有百年历史的牧师楼一座。
和一百多年前山格基督教会创办的侯山书院旧址作为文物保留下来。
应邀参加深圳堂复堂40周年庆典的陈双凤主任
山格教会的陈双凤传道(主任,长老)正巧外出参加基督教深圳堂复堂40周年庆典活动,堂里的传道、副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
他们介绍说,山格教会自2011年陈双凤姐妹当主任后,众信徒同心合意,激发爱心,弟兄姐妹积极奉献,并有兄弟教会捐助,由此一座十字架高高竖起的圣殿于2013年1月28日落成,见证了主的荣耀。
2018年起,教会着手圣殿装修及配套建设,于2020年初步完成圣殿门前台阶土坯及堂内地板贴层,并建一座两层四间的教牧之家、门卫和教堂大门口及周围地板水泥硬化,完成部分围墙建设。
教堂现进入第二阶段的装修工程,资金缺乏还很大。为了神已托付我们在这时代当中有福有份建造耶和华的圣殿,盼望尊敬的教会牧长、同工、亲爱的弟兄姐妹同心合意,为神家的事,人人有份有福,尽在参与,甘心乐意奉献,使圣殿建设早日竣工。
我们和堂会副主任、长老和传道在未竣工的圣殿内及圣殿前合影留念。
最后一天的行程我们来到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参观。
1880年,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正当25岁,经中华基督教闽南教会选派到平和坂仔传教,成为坂仔礼拜堂的第一任牧师,在坂仔布道传教,兴建了坂仔旧礼拜堂。从此他们一家人就在坂仔定居下来,在坂仔居住40多年直至1920年才退休回去。林至诚有八个儿女。林语堂排行第七(在兄弟中排第五),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在坂仔诞生,6岁时进坂仔教会办的铭新小学读书。父亲林至诚虽然没有上过学,读书全靠自学,他却鼓励自己的孩子用功读书,相信他们能上世界名牌大学;他自己不懂英文,却极力鼓励儿子们读英语;他一得到外国辗转传来的书籍刊物,就立即送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熏陶;他很重视对儿子们灌输传统文化,暑假里每天早晨8点就摇铃召集孩子们上课,教他们诗经古文,为他们释义诵读。林语堂不负重望,10岁离开坂仔乘坐溪船沿九龙江到厦门读中学。
后来林语堂到上海基督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读书,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林语堂故居西侧是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24岁传教所建的坂仔基督教堂旧址。
现已移到别处建更漂亮的坂仔礼拜堂。
位于林语堂故居边上的坂仔旧礼拜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拆迁之后,坂仔的信众在1993年修建了新礼拜堂,在新礼拜堂楼顶上建立了钟亭。
我们饶有兴趣地登上钟楼,林丽芳传道介绍说,这口大钟是当年坂仔礼拜堂落成之后,美国人范礼文博士捐赠的,尽管历经岁月风雨,但依然响亮如昨。
林语堂故居内陈列着他各个时期的照片,林语堂童年时代使用过的餐桌、米桶、蓑衣、斗笠等生产、生活用品。
(以上四幅照片均来自网络)
1890年坂仔基督教会创办的铭新小学,林语堂6岁至10岁是在这间小学堂接受启蒙教育的。林语堂的父亲不仅是一位牧师,还是这间小学堂的教师。林语堂读书时在教室里坐的位置是二排二号。
这是当年林语堂全家人使用的水井,林语堂小时候就聪明过人,他亲自设计从井里提的水就可以直送到厨房……来自山西大同的小支姐妹拍下不少的照片。
(以上二幅照片均来自网络)
下图是林语堂文学馆,馆中收藏林语堂不少中外文著作。文化大师林语堂才学广博,学贯中西,是中国首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他一生写了八部长篇小说和一千篇散文,有60本书,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世界上出版各种不同版本的林语堂著作约700多种,中文版和外文版各300余种,翻译成21种文字,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他还编译了肖伯纳的《卖花女》、马乐腾的《励志文钞》等。他提倡“幽默”,“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向世界介绍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也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他发明中文打字机,编写了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汉英字典《当代汉英词典》。
同行的美国朋友白克瑞(Chris White)也是中国人的女婿。2011年他从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对中国历史,尤其对闽南的历史文化更感兴趣。在坂仔教会林丽芳传道和二位姓苏副主任的推荐下,我们一起参观福建省重点保护文物的环溪楼。
此楼建于嘉庆丁丑年(1817年),由乾隆四十六年铜壶林世文进士的后人所建。如今人去楼空,残缺不全,与我们十年前“到此一游”相比,楼内更显得杂乱。
期望相关部门关注这一个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文物保护建筑。
我们在这座宏伟的土楼大门前合影。
返程时,路经坂仔心田村。该村文史顾问赖瀚钟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月月底将有台湾五十几位赖氏宗亲要回心田乡谒祖敬祖,村里正忙着呢。
平和坂仔心田村赖氏家庙(网络照片)
我们相约明年一起赏平和美景,品平和美食,让心更平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福州一教会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