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社会中,基督徒常常被以外在的标准衡量:是否参加礼拜、是否言辞虔诚、是否遵守教义等等。这样的标志似乎简单明了,却也带有极大的误导性。我们一般习惯通过这些显而易见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信仰,却忽视了信仰的深层次内涵。就像树的果实并不完全决定它的本质,外在的行为也不完全等同于内心的改变。真正的基督徒标志,远非那些显眼的宗教仪式或习惯,而是生命中悔改后的真实转变、爱与牺牲的力量、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
一、伪善基督徒的真实面目
在教会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人,他们定期参加聚会,参与圣餐,宣讲正义,言辞之间似乎充满信仰的热忱。然而,这些外在表现往往只是虚饰,掩盖了内心的空虚和对信仰的误解。伪装的信仰看似无害,甚至高尚,却实则是一种深刻的危机,不仅远离真理,还破坏了教会的健康与信任。
伪信仰的根源在于内心对神的隔绝和对自我的执迷不悟。一些人在教会中寻求的,不是灵魂的救赎,而是世俗的益处。他们将教会视为一种社交平台或资源网络,试图通过加入教会获得职业机会、身份认同,甚至某些社会福利。特别是在移民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一些人为了获得受洗证明或参加活动的照片,完成特定目的后便迅速与教会断绝联系,这种功利性行为不仅消耗了教会资源,更是对信仰本质的亵渎。
伪信仰的危害远不止于个人。伪装成虔诚信徒的人常常凭借表面的善意赢得信任,甚至在教会中担任领导职务,影响其他信徒。然而,他们的内心并未被福音触动,行为也未与信仰相符。一旦脱离教会的环境,这些人可能暴露出自私、贪婪或虚假的一面。他们的伪善不仅破坏了教会的团结,还容易引发信徒间的矛盾,甚至动摇他人对信仰的信任。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这类伪信仰会对教会文化和福音的见证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当初信者或寻求真理的人因伪信徒的行为而感到失望,他们可能将个人的不信任扩大到对整个教会甚至对神的怀疑。伪信仰如同毒素,腐蚀着教会的健康运作,削弱了基督徒对外见证的力量。
二、假基督徒,你为何不忏悔?
假基督徒不忏悔,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悔改的价值与必要性。他们的生命可能因伪装而一时看似成功,但在神面前,他们的罪终将显露无遗。而那些悔改之人,虽曾深陷罪恶,却因悔改而被神称为义人,成为蒙神喜爱的对象。
约拿书中,尼尼微人因罪恶深重而面临神的审判。然而,当他们听到约拿的宣告后,全城人,包括君王,都立刻披麻蒙灰、禁食悔改。神看见他们真心悔改,便转意不降灾祸在他们身上。
这个故事显示了神的心意:他并不喜悦人的灭亡,而是希望人因悔改而得生命。假基督徒若不悔改,便如那些未曾听从警告的罪人,最终无法得神的喜爱;而真正悔改的人,无论他们的过去多么罪恶,都能因神的怜悯成为义人。
假基督徒的罪恶,不在于表面上的懒惰与无知,而在于对信仰的真理视而不见,对神圣的召唤充耳不闻。他们习惯性地妥协,与罪恶共舞,以“时代变迁”为借口,为自己的懦弱寻找理由。当但以理在狮子坑中坚持祷告,你却因惧怕失去世俗利益而选择沉默。当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宁死不拜金像,你却跪拜权势的偶像,毫不犹豫。
假基督徒啊,你为何如此软弱?千百年来,基督教是一种实践的信仰,没有行动的信仰如同无根之木、无魂之壳。你以为表面的仪式和虚假的敬拜能逃脱审判吗?圣经明言:“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 7:21)
你不忏悔,是因为你爱黑暗过于光明。你害怕光明暴露你的虚伪,害怕真理刺穿你的伪装。然而,罪绝不会因掩盖而消失。你口中的信仰若没有悔改和行为,就如使徒雅各所说的那样:“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各书 2:26)
真正的悔改是一种激烈的内心争战,是一种与罪恶的抗争。它要求你承认自己的过犯,放弃对虚伪生活的执着,接受神的管教与更新。假基督徒啊,你的悔改不仅是你的责任,更是你的唯一希望!回转吧!因为每一分每一秒,你都站在灭亡的边缘。
三、爱的标志:信仰的核心印记
耶稣说过:“你们若彼此相爱,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约翰福音13:35)这句话简洁有力地总结了基督徒生命的核心特征——爱。信仰的最具辨识度的标志,正是那种无私、包容、牺牲的爱,这种爱既是神赋予我们的,也是我们活出基督徒本质的最佳证明。
1. 爱的核心:无私的奉献与牺牲
真正的爱,超越了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承诺,它是行动上的无私奉献,是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基督教的爱,尤其是“阿卡比”(Agape)爱,是无条件的,是不求回报的,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爱。耶稣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翰福音15:13)这一段话,不仅是对耶稣自己即将为世人舍命的预言,也定义了真正的基督徒爱——那种甘愿为他人牺牲的爱。
当我们试图检验自己是否活出了基督徒的本质时,爱是唯一的标准。我们的爱是否无私?是否愿意为他人付出,而不是期待从中得到什么回报?是否能够在他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而不是选择回避或是等待他人的选择?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能反映出我们信仰的深度与真实。
2. 检验信仰:通过爱来衡量
检验一个基督徒是否真正活出了基督徒的本质,可以通过他如何爱他人来进行。基督徒的爱,首先表现在对上帝的爱,这是信仰的起点;而这一份爱,必然要转化为对他人,尤其是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帮助。一个基督徒若只是停留在教会的墙内,热衷于宗教仪式,却忽略了对他人特别是贫困、病苦、孤独之人的爱,那么他就远离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例如,著名的基督徒领袖马丁·路德·金,他不仅仅是以言辞激励人们追求种族平等,他的生命也通过无私的行动展示了基督徒爱的真谛。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马丁·路德·金坚持非暴力抗争,提倡通过爱来战胜仇恨。他以自己对神和对人的深切之爱,改变了整个社会对正义与平等的认知,成为爱与和平的象征。
同样,英国的约翰·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期间虽然是英国的政治领袖,但他并未仅仅关注国家利益,而是极力推动了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的社会政策,尤其是对战后英国社会贫困民众的关怀。这种关爱体现的正是基督徒在社会中活出爱与牺牲的精神。
3. 爱的力量:改变自我与社会
爱,不单单是内在的行为改变,它还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基督徒通过爱改变了许多社会风气,推动了无数社会进步的步伐。从最早的基督教慈善事业,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公益事业,基督徒的无私奉献和爱心始终是社会改进的推动力。在非洲,许多基督教组织通过教育和医疗援助改善了数百万贫困儿童的生活;在世界各地,基督徒通过捐助、志愿服务,帮助解决饥饿、贫困、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
这种由爱所驱动的行动,正是信仰的真正力量。基督徒的爱,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个人的修养,而是可以通过具体行动,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正如耶稣所教导的:“你们是世上的光,照亮所有人。”(马太福音 5:14)基督徒通过爱,成为社会中的光,带来改变,带来希望,带来温暖。
四、果子为证:信仰的外化表现
“凭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16)这句教导是基督徒信仰的重要鉴别法则。真正的信仰不会停留在口头上或单纯的宗教行为中,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果实显现出来。这些果子是内心与神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化表现,反映了基督徒的生命状态和对神的真实信靠。
1. 什么是信仰的“果子”?
信仰的“果子”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而是由内心深处焕发出的品格特质和伦理行动。保罗在《加拉太书》5:22-23中列举了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品格反映了基督徒生命中的神圣特质,是信仰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然而,信仰的果子并不仅限于个人品格。怜悯、谦卑、诚实和舍己的爱同样是信仰的外化表现。比如,怜悯体现在基督徒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中;谦卑则是在荣誉与权力面前的自我降卑;诚实则要求基督徒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真理而不妥协;舍己的爱,更是以基督为榜样,为他人付出甚至牺牲。
2. 果子的根源:重生的生命
真正的信仰果子只能来自重生的生命。《以西结书》36章26节中,神应许要赐给祂的百姓“肉心”来代替“石心”,这意味着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被神彻底更新。歌士瑞在其文章中指出,假基督徒的行为可能看似虔诚,但他们缺乏新的心与意志,只是通过外在的努力试图“立自己的义”。相反,真基督徒的果子源自圣灵的动工,是生命内在转化的自然结果。
这种转化的例子可以在圣经人物中看到。例如,撒该作为一个税吏,曾以欺压百姓为生,但当他遇见耶稣后,他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公开承认自己的罪,并主动偿还所欺压之人的钱财四倍(路加福音19:8)。他的悔改和行动是重生生命的果实,也是信仰果子的完美诠释。
3. 果子的作用:信仰的真实凭据
信仰的果子不仅彰显了基督徒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见证真理的重要方式,更成为辨别真假信徒的关键标志。真正的信仰不止于理论或宣称,而是体现在具体的伦理实践中,需要信徒坚持“做该做的,拒绝做不该做的”,并为之付出代价。正如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在烈火窑中的见证,他们通过对神的忠诚和对真理的坚持,让人看见福音的力量,也为所有信徒树立了效法的榜样。这种果子的真实和持久,是信仰是否扎根于神的有力证明。
信仰的果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人与神的真实关系;也是一把尺子,量出信仰的深浅真假。无果的树注定枯萎,有伪的枝终将折断。果子,无法伪装,也不能隐藏,它来自心灵深处的悔改与生命的更新,沉静却有重量。
最让人警醒的,或许不是无果可见,而是那些自以为结了果实却空空如也的灵魂。他们站在教堂的灯下,却在黑暗中迷失自己。他们忘了,基督徒的真正标志,从不是嘴唇的敬虔,也不是形式的繁复,而是在爱与悔改中焕然一新的生命;在牺牲与顺服中,指向神荣耀的见证。他们的生命,是神在人间的手迹。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