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星期五的下午,承蒙辽宁省沈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万永宝长老的安排,我来到了久仰的辽宁省沈阳市基督教青年会(简称奉会)旧址拜访。
在这里,我受到沈阳市基督教两会何佳音教士的热情接待,从奉会旧址的一楼到三楼进行了参观。下面与各位分享奉会百余年的历史风采。
一、奉会旧址的建筑和简要历史
有的人可能对基督教青年会感觉陌生,这是因为这个基督教组织不是哪一个地方都有,再一个就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基督教信徒聚会的场所,比如我们的教堂或教会。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简称Y.M.C.A),1844年6月6日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创立于英国伦敦,希望通过坚定信仰和推动社会服务活动来改善青年人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现已蓬勃发展于世界各地,在约110个国家有青年会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会服务团体,距今已具有170 多年的历史。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称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由美国传入。1885年在福州的英华书院和北通州的潞河书院成立了学校青年会。1900年起,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相继成立了城市青年会。辽宁的基督教青年会主要是以“奉天(沈阳)基督教青年会”为主要代表,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城市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也是当时全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佼佼者。
因为沈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奉天。著名的张作霖“奉军”、“奉系”就是由此而来。所以在当时沈阳的基督教青年会被简称为“奉会”。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奉会开始筹备,1914年3月,经过丹麦基督教差会与奉天基督教长老会双方协定,正式创立“奉天基督教青年会”,首位总干事华茂山。后因奉会在奉天城社会教育影响日益扩大,时为奉天省社会教育科科长的谢荫昌充分认识到奉会价值,因此于1914年向镇安上将军兼奉天巡按使张锡銮建议免费把景佑宫(位于沈阳故宫大清门东侧,文德坊内,也就是现在的太庙那个地方,宅地面积6340平方米。这里原是明代所建的一座道教观宇,内供天官、地官、水官,老百姓也叫做三官庙)拨为奉会新址用地,即现在的旧址所在,是在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51-1号的地方。这里是沈阳的老城,距离沈阳故宫很近,距离张学良旧居、张作霖创办的边业银行旧址只是马路对面。现在为沈阳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沈阳市基督教协会所在地。
沈阳市基督教青年会(奉会)旧址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其设计师丹麦建筑师艾术华(Johannes Prip-Møller,1889-1943)是20世纪中叶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方面开创了先河。艾术华于192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随即前往中国。他不仅是一位建筑设计师,还是一位建筑历史学家。艾术华的一生几乎都在中国进行田野调查活动,特别是研究寺庙建筑以及中国僧侣的生活。
他在中国的建筑作品包括沈阳的民宅建筑、其中就有奉会的建筑,以及在香港为道风山基督教研究所(Tao Fong Shan Christian Institute)设计的建筑群,这些建筑受到了中国佛教建筑风格的影响。他的工作不仅在建筑学上有着重要影响,也在文化交流和宗教建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和研究至今仍被广泛认可和尊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青砖,地上建筑共三层,另有地下室一层。立面呈水平式构图,具有现代西方简洁风格,而屋顶仿用中国重檐庑殿顶。三层正面中间本来计划要安装一面钟表,但是最终改成中国传统横额“奉天青年会”,东西两侧附三角形的青年会会徽。
此外,建筑内部所有窗户都为木质,分内、外两层,且内、外两层窗户都向室内开,是不是原有的就不知道了。整体风格庄重浑厚, 一至二层建筑间设有白色横向分割带,凸显了其水平向的舒展感。室内空间举架还是较高的、宽敞,显得大气,屋内的雕梁画柱是中国风,兼有西式的小吧台等,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且在装饰艺术、空间布局以及基督宗教仪式的实践中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融合,并且是针对青年会的青年为主体,所以在设计当中以宽大为主,和普通的基督教堂截然不同。这里不仅是青年基督徒的活动场所,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在那沉沦的黑暗社会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脉动的火光。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抚摸着百年的青砖、脚踏着百年的台阶进入主楼,门把手都是当年的,正门进去,看到这里有一个很大面积的天井,一侧有一扇具有中国特色的拱形朱红大门。站在天井上方楼梯的小吧台上可以边品茗、边喝红酒、喝咖等、悄悄地聊天儿,包括地下党人的交流,观看人们在一楼载歌载舞,等各类欢乐的活动,尽收眼底。当时这里是应该多么的火热和活跃呀!在这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房间,大的应该是礼堂,小的就是教室,还有一些小会议室。这一切都保存很好,展现给我们无限的遐思。我不仅内心里感叹:当时的传教士做出这样的决策,建出这样风格的青年会建筑,真的很了不起,真的很蒙恩。
奉会建筑的设计师艾术华很是用心,在楼上礼堂两侧各有一部楼梯,这样就方便在人多的时候上下,不至于拥挤,出现踩踏等事故。
奉会主楼建筑的外面是一个广场。你想想当时是6,000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这个广场面积也不会小,因为当时在这里有篮球、排球、网球、体操等体育活动等,面积小得了吗?况且是被人成为“少帅”的张学良将军经常来的地方。可以想象当时这里是非常令青年人向往和乐意参加活动的场所啊。据说当年能够来到奉会参加活动是沈城年轻人的时尚。
二、奉会的组织和主要活动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后,是较为开放的,提倡以发展“德、智、体、群”四育。为吸引青年人信仰基督教,迎合青年人的喜好,无论信主与否,都可自由参加,当时他们实行了会员制。会员有四种:宗主会员(信主者),这类会员是指信仰基督教的信徒,他们不仅是青年会的成员,也是基督教的信仰者;会员,这类会员可能不一定信仰基督教,但愿意参与青年会的活动和事务,支持青年会的宗旨和活动;特约会员,可能是指那些被特别邀请参与青年会某些活动或项目的人士,他们可能是社会各界的代表或有影响力的人物;名誉会员,通常是对青年会有着特别贡献或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的人物,他们可能不直接参与日常活动,但因其影响力和贡献而被赋予名誉会员的称号。
这四种会员分类体现了基督教青年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旨在吸引和团结不同背景的青年人,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和宗教活动,这也体现了基督教的“神爱世人”的博爱精神。奉会开办业余学校、举办中外文报刊阅览、名人演讲、文娱等活动;并组织旅游参观,使会员之间建立起广泛而深厚的友谊,这在当时的奉天城,好像一阵新鲜的清风吹过来,吸引了不少青年人。
我站在主楼的吧台,望着一间间是屋子,在想:当年有许多青年学生和一些思想活跃的机关职员,差不多每天都去青年会来,尤其是晚间,全楼灯火通明,人们出出进进,是怎样的闹热和活跃啊!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以“红三角”为会徽,设有德育部、智育部、体育部和交谊部四个部门。
德育部:提倡人格教育,研究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劝勉人做一个基督徒。该部设有英文查经班、中文查经班、布道会。采用当时很先进的幻灯等各种形式传播基督教经典教育。
智育部:开办业余学校,高考补习教育,教授国语、英语、日语、物理、化学、数学、会计学和各种技术课程,任意选学,并阅读杂志、举办科学演讲,开放中外文图书,报刊图片展览等。
体育部:会所内有体育厅(健身厅),地下网球场,开展篮球、排球、网球、体操及其他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
群育部:备有男独身宿舍,有洗浴、理发、餐厅等各种服务,并组织旅行参观,使会员之间建立起广泛而深厚的友谊。
交谊部:主要职能是促进会员之间的社交和友谊,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增进会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具体来说,交谊部负责提供男独身宿舍,并设有洗浴、理发、餐厅等各种服务设施。此外,交谊部还组织旅行参观等活动,使会员之间建立起广泛而深厚的友谊。通过这些活动,交谊部旨在促进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社交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这些部门的设置和课程、活动旨在全面发展青年的德、智、体、群四育,不仅提供基督教信仰教育,还包括了文化、体育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奉天青年会出上述团体外还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并出版《奉天学生》杂志,主要内容包括宣传新思想和提倡新文化。该杂志是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文学研究会的重要出版物,它不仅为当时的青年提供了一个讨论和交流的平台,还通过分发由党组织从上海寄来的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书刊,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知识青年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奉天学生》杂志的内容涉及论说、纪事、研究、丛谈等多个方面,旨在发挥思想、研究学术,并辅以游戏文学以助兴趣。通过这个平台,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们可以分享读书心得、感想及个人创作,并介绍书刊。该杂志成为了当时新文化运动在奉天城传入和兴起的重要媒介之一。
我与何佳音教士边走边聊,谈起了当时奉会在创办初期的最主要赞助者、参与者张学良将军。因为奉会的发起、壮大,是离不开张学良将军的。他经常参加这里举办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他还学会了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学会了跳舞、下棋、游泳,是英文夜校、德育、科学讲演的积极分子。张学良还常接于凤至到这里打网球,参加展览游艺活动。看着这许多的房间,我在想:奉天放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张学良带到青年会三楼放映的,应该是现在沈阳基督教两会的会议室吧?因为这里面积大,适合于放映电影。
在这里我还在想:青年的张学良将军在奉会成立之际就担任了董事、名义会长,成为奉会的中坚分子,以他的身份和威信,也影响和拉来了许多东北名流入会,如郭松龄等奉系军政要员。张将军多次积极地参加过各种活动,比如参加青年会举行的义卖,他手中拿着大把物品,逢人劝购,和女士、男士打招呼: “Miss”、“Miste”,他参加义卖,面子多大呀,所以他卖的最多。(参见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王益知:《张学良外纪》)这义卖会在哪里呢?广场上还是大厅里?现在这里可是静悄悄,可在当时是怎样的火热情形呢?
这个时期的奉会办得蒸蒸日上,上海总会的余日章、北京总干事陈敬一和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相继来沈阳讲演,张学良每次都参加,还在大帅府里举行盛大的招待宴会。青年会名义会长张学良也时常到场助兴。据《盛京时报》(沈阳在历史上也称为盛京)1923年 6 月 22 日报道:“18 日晚 8 时,青年会特召集各职员、学生及来宾数百人开‘家庭大会’,先由张学良会长演说,娓娓动听,次演电影,至 10 时方始散会云。”由于社会上影响的扩大,会员发的很快。经过奉会全体同仁和张学良的鼎力相助,后来由基督教信义会丹麦差会、奉天长老会美国差会、英国差会出资兴建青年会大厦,民国14年(1925年),大厦落成。当时被称为青年大厦,位于沈河区大西门里。有独身宿舍、浴池、中西大餐厅、理发室、教室、图书馆、游戏室、大礼堂、讲演大厅等。后又陆续兴建了8栋房屋及地下灯光球场等活动场所,房产总面积4253平方米。张学良的积极支持参与和帮助,使得奉会发展很快。这也是日后为张学良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打下了一个基础。
这里,除了张学良将军外,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阎宝航先生。
阎宝航,辽宁省鞍山市海城人(1895年4月6日—1968年5月22日),字玉衡,被称为“中国战略情报专家”,“红色间谍”,也称为“中共谍王”,他的代号是带有基督教色彩的“保罗”,直接归中共中央周恩来、李克农领导。阎宝航利用在国民党上层的特殊身份,带领着一支精干的情报小组。在其将近5年的情报生涯里,侦获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日本偷袭珍珠港和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中苏边境详细部署,是其最为人称道的三件“杰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事业立下过不朽的功勋。他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辽北省人民政府(今吉林双辽)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阎宝航先生是奉会第一任中国人的总干事,他的任职使奉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纯的基督教传福音和学习娱乐等活动,使奉会转变为“红色基地”。(辽宁省沈阳市政协网)再后来,奉会实际上成为东北青年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基地,被称为“沈阳的早期红色基地”。阎宝航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和奉会总干事的身份为掩护,办起“奉天暑期大学”。他加入中共后并不归地下党组织领导,是周恩来亲自单线掌握的“特殊人物”。这层身份使得阎宝航身上又多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多年后,宋美龄还对他人说:阎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不是“坏人”。直到15年后的1952年,中共中央批准阎宝航在外交部公开了中共党员身份,但也还是没有向社会公开他的党员身份。这一切都得益于奉天基督教青年会。
好,关于沈阳基督教奉会我们就暂时分享到这里,请继续关注下篇。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