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堂缺钱,可以建吗?——教会建设中的现实与反思

作者: 穆熙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07 11:05:42
分享与播放
十字架

若是把“建堂缺钱,或者是钱不够,可以建吗?”当成一个问题,让人回答的话,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大多数人会给予肯定的答复,那就是可以建,即便是钱不够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金子、银子都是上帝的,在祂没有难成的事。

现实中我们见过、听过很多钱不够甚至没钱,却最终把教堂建立起来的例子;圣经中也有,比如在哈该为以色列人先知的时候,以色列人经历浩劫之后,圣殿被毁,百废待兴,但却有志于重建圣殿,并且得到神的许诺,“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该2:8)

在我们身边也是如此,见过、听过很多这方面的见证;以至于给人一个感觉,仿佛所有教堂都是在金钱不够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甚至有些从无到有,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凭着祈祷、信心就开工,最终建起了教堂。

比如,有一间乡村教会,分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有信徒;起初,他们借用信徒家的房子聚会;各种设备,待有了奉献款才一一添置。后来,感恩的是,他们不仅有了数亩土地,更是花费百万建起了教堂。当然,这些资金也不是准备好了之后才开始建造,而是在零头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

乡村之地,白手起家,竟然建起了如此规模的教堂。这对那间教会来说,实在是了不起,不仅教堂占地面积、建筑规模在当地首屈一指;而且,自从建好了之后,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步加大,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及老百姓的另眼相看,荣耀了神的名,也为福音广传备足了有形力量。

与此相似的例子有很多,几乎每间建堂讲起建堂历史的时候,都会提及此方面的见证;或许是受此影响及鼓励,很多堂点或许都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为只要建了,就能建起来;即便不够,也没事,反正弟兄姊妹的钱多的是,远未达到十一;兄弟堂点也多的是,只要每家挤点出来,就能成事。

然而,现实中也不尽都是如此;虽然想得很好,但现实却很骨感,不一定都会按照所认知、所想象的那样成就。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也见过;而且,并不是一例,乃是在多地,以多种不同形式发生。

比如有一个牧区,前几年陆续在当地各街镇的中心区域买了多处教产。当初,之所以购买,一个是出于现实需要,因为当地有聚会点,多是租房子;在他们看来与其交租金,倒不如发动信徒奉献,买下一处。

二个是几年前房价高峰期,很多人以为房价会越来越高,很多弟兄姊妹也是如此认为。所以,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一个是买了可以继续升值,二个若不买,以后会更贵;里外一算,便买了下来,而且连续买了多处。

众所周知,近两年房价跌得厉害,教产也随之贬值;虽然跌了,但需要还是在那里,只有大力号召弟兄姊妹大力奉献,不断地奉献;对于传道人来说,也是“压力山大”,讲道重心要向奉献偏移;侍奉的重心,也要向奉献偏移;因为一个是窟窿要填,二个是要完成奉献业绩。

再比如一间教会,当初建堂的工程质量有问题,后期需要出资数百万元进行装修及补漏。可是那间教会启动资金很少,费劲力气奉献也只有百万,怎么办?只有号召那个地区的信徒不断奉献,只有面向各地教会及弟兄姊妹募捐。

可是问题来了,那个地区教会弟兄姊妹在建堂的时候已经奉献了很多;如今还要举“全市之力”再奉献,已经反感了,也透支了。另外一个就是,其他很多地方教会以及弟兄姊妹也处在被奉献的状态中,哪有余力支援他们?

从建堂的角度而言,他们建堂的目的达成了,但也没有到欢喜的地步,因为建筑似乎完成了,但填补窟窿的压力还在,这些压力在牧者的身上,要想办法找钱,属灵牧养也就无暇顾及了;压力也在弟兄姊妹的身上,以为工程越大、透支的越多,弟兄姊妹也就要奉献得更多,毕竟每一分钱都出在他们身上。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若是算上那些豆腐渣工程,以及开工了却处于停工状态的教堂,教会牧者以及信徒的压力也就更大了。这样的事,难道不可以给人敲响警钟吗?难道不可以把他当成一盆冷水,冷静一下吗?这些又给我们敲醒了什么警钟呢?

一是动机纯粹吗?有些教会建堂就要比旁边的教会高、规模大,因为他们如此,自己也要如此。这是什么心态?显然是在攀比,过于注重表面化,如此动机也就有问题了,乃是以攀比的心态在建,根本无必要。

二是量力而行了吗?一个地区的经济状态如何、教会的信徒如何、奉献款如何,其实也就决定着那间教会能够建成什么规模的教堂。当然,可以超前建造,但对于信徒、牧者的透支、强迫,也实在需要三思而后行。

三是分清轻重了吗?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建堂,但要有教会;教会的建立要比教堂早;而且,教会是核心,不可或缺,教堂只是锦上添花,为教会服务。所以,一些教会不一定非要有教堂,租房子、借房子也不妨碍教会为教会。

四是管理到位了吗?社会上有时候会出现私自动用工程款、建筑物成为豆腐渣的事情,难道教会中没有吗?难说。所以,如何节流、如何管理金钱、如何防止奉献款进了私人腰包等要在建堂之前,不然,建了让人伤心,不如不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