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漫过书桌,指尖拂过那本泛黄的相册时,看到那飘出一张张边角微卷的照片。那是四十多年前至今用胶片机拍下的黑白和彩色的影像,也有后来用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画面里有弟兄姊妹在简陋的礼堂门口,有人穿着中山装,有人扎着麻花辫,脸上的笑容却比窗台上的月季还要明亮。顺着这张照片往后翻,彩色胶片记录的同工同道在公园赞美的场景、单反相机捕捉的弟兄姊妹在教会圣诞节、复活节活动中赞美的身影…… 一张张影像如同被时光浸泡的琥珀,将那些远去的面容与鲜活的记忆牢牢锁在其中。
指尖划过一张合影时,目光定格在相册上那张几个人合影的画面上——那是十年前的同工合影,可惜的是其中已经有两位同工归天家了。其他的照片中,有的同工虽然已经年过古稀,还在为主做工。微信聊天中一位老姊妹和我笑着说 :“只要还能动,就继续为主做工。”还有几位仍在岗位上的同工,偶尔会见到,鬓角虽添了白发,个别的还得了不治之症,但眼神里的热忱却丝毫未减。四十多载光阴如流水般淌过,有些人永远停在了回忆里,有些人在岁月中换了模样,唯有那份因信仰联结的情谊,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醇厚。看着这些照片,眼眶不禁微微发热,那些一起祷告、一起奔波、一起在筹备活动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这份睹物思人的感慨,像一粒种子落在心田,渐渐生根发芽,让我愈发清晰地触摸到一个真理:什么是恩典?不是惊天动地的奇迹,而是藏在日常肌理中的馈赠——被祂从万千人中拣选,成为蒙福的器皿,是恩典;能有机会与弟兄姊妹并肩,为主做工,是恩典;哪怕历经风雨,依然能健康地活着,呼吸着清晨的空气,更是恩典。这些恩典如同空气与阳光,平常到容易被忽略,却支撑着我们走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那天我把十多年前的一张照片发给了一位同工,他感慨地说:“唉呀,你还有这张照片呢,太珍贵了。”我说:“是啊。时光流逝,我们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哪天我们找几个人聚聚吧。”这发自内心的感慨,像一记温柔的叩击,让我们在奔忙中停下,看清时光的模样。它从不会为谁停留,却会因我们的珍惜而变得厚重。所以,别让 “时不我待” 只成为一句感慨,把每一个当下都过成值得珍藏的 “老照片”,才是对时光最好的回应。
世人总在追逐看得见的浮华:有人为 “孔方兄” 彻夜难眠,有人被美色迷了心窍,有人把 “官帽子” 当成终极目标,有人为豪宅名车耗尽心力,也有人为了一个头衔儿纷争、内斗得不可开交。可这些地上的财宝,不过是过眼云烟。就像经上所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野地的花”,今日再光鲜的名利,明日可能就被时代的风吹散,徒留一片虚空。曾见过有人坐拥万贯家财,却在病痛中感叹 “带不走一分钱”;也曾见过位高权重者一朝失势,才明白 “官帽子” 终究是暂时的头衔。这些世俗的诱惑如同甜蜜的毒药,看似能填满欲望,实则会悄悄腐蚀心灵,让人在追逐中忘记了生命的本源,虚空、虚空的虚空。
活着是恩典,但活着绝非终点。就像葡萄树结果不是为了炫耀枝叶,而是为了荣耀栽种它的人,我们活着,是为了用这被赐予的生命,回应祂的爱。每次祷告时,都能感受到那同在的力量——上帝在暗中指引,主在前方引路,圣灵在心中膏抹,这份同工的应许,让我们在做工时从不孤单。于是便有了责任,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蒙恩后的自然流露:要像耕牛般竭尽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深耕;要像骆驼般一往无前,纵然前路有荆棘也不退缩;更要像鸽子般心怀纯一,始终向着标杆直跑。
为主做工,原就没有高低之分。有人擅长讲道,能将真理阐释得深入浅出;有人长于服侍,能把后勤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人善于安慰,能用温柔的话语抚平他人的伤痛;有人勤于探访,能把关爱送到每个需要的角落。就像保罗所说,“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无论是站在台前还是隐于幕后,无论是奔走四方还是默默坚守,我们都是基督身体上的一部分,看似道路不同,最终都要归于祂的名下,在祂那里合为一体。
当下的每一刻,都是未来日子里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就像此刻敲击键盘的声响,窗外掠过的飞鸟,甚至空气中浮动的热浪,都会在时光里凝结成独有的印记。我们能做的,不是站在回忆里怅惘,也不是对着未来焦虑,而是握紧手中的 “现在”:给久未联系的人发一条消息,为想达成的目标迈出一小步,或是单纯地享受一顿饭、一次散步的宁静;更可以在读经、祷告中安静在基督里。
合上相册时,夕阳正将天边染成温暖的橘红色,真的是再次无限感慨!那些老照片里的面容渐渐与眼前的弟兄姊妹重叠,忽然明白:恩典从不是过去的回忆,而是此刻正在进行的故事——我们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在祂的恩典中继续做工,而多年后,也会成为后来者照片里的身影。这便是信仰的传承,是恩典的延续,是我们在时光洪流中,为祂留下的最美见证。
在恩典中努力做工,责无旁贷不敢放松。
在恩典中努力做工,合二为一圣徒相通。
在恩典中努力做工,祂赐的恩宠不落空。
在恩典中努力做工,活着就要在基督中。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