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圣经当棍棒,走出信仰的“阴暗室”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28 14:39:29
分享与播放
圣经

在农村教会,不少信二代成长于一种严肃甚至压抑的信仰环境中。圣经本应带来盼望与生命的福音,却常被当作“律法棍棒”来管教、约束,甚至制造恐惧。许多弟兄姐妹都曾感受到,教会里一些长辈或牧者常说:“你若不这样做,就会受咒诅”“不守规矩就是不信主”,用这些话语把圣经武器化,将信徒困在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阴暗室”里。

这种信仰的“阴暗室”,就是僵化信仰观的狭隘界限。它的边界坚硬无比,任何试图提出问题、甚至稍微“跳出”框架的举动,都可能遭到严厉批评或排斥。维持这个“阴暗室”的方式,就是不断用圣经“棍棒”敲打那些“走错路”的人,警告大家不要轻易怀疑或偏离传统教导。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容易以为圣经就是一本没有灰色地带的规则书:对与错、黑与白,必须遵守所有条条框框。但实际上,每一次读经,我们都在做选择、解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会产生不同理解。没有人能完全剥离背景去读经,也没有人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圣经。

所以,问题不在于“你怎么看”,而在于“你选择用什么镜片来看圣经”。我们不能完全避免戴着镜片看世界,但可以选择更健康、更有生命力的镜片。

伤害弟兄姐妹的解经镜片

以下几种解经方式,极易导致弟兄姐妹受伤,甚至引发争端:

1.道德主义的镜片

在农村教会,道德主义的解经方式很常见。弟兄姐妹被教导,信仰就是一套严格的规矩和禁令——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方式把圣经简化成“禁令大全”,只讲规则和惩罚,却忽视神对人内心的爱与怜悯。

信仰被这样理解时,生活充满恐惧和焦虑:我今天有没有犯错?我做得够好吗?如果没遵守某条规矩,是不是不够虔诚?教会的人会怎么看我?这种压力让人小心翼翼,害怕被指责,害怕被排斥,害怕失去神的祝福。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容易产生“自我义人”的心态。有些弟兄姐妹会觉得遵守所有规则就比别人属灵;而无法完美守规矩的人,则感到永远达不到要求,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蒙神喜悦。道德主义把信仰变成了机械守规矩,却忽视圣经核心:神爱我们,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怜悯和救赎。神呼召我们悔改、信靠耶稣,是为了与我们建立亲密关系,而不是成为“规矩的守护者”。

由于信息闭塞、教育资源有限,弟兄姐妹往往只听到单一声音,认为“守规矩就是信仰的全部”。结果,许多年轻人和新信徒感到压抑,甚至因无法适应高压环境而远离教会。

此外,道德主义容易滋生虚伪。为了避免批评,弟兄姐妹可能隐藏挣扎,装作“无可指摘”,结果内心孤单、灵命难以成长。这也导致教会内部缺乏真正的沟通和扶持。面对这种困境,我们需要回到圣经本质,强调恩典和爱。神不是只会惩罚的法官,而是慈爱的天父。他欢迎我们带着软弱来到面前,赐力量让我们改变和成长。

2.等级制度的镜片

在一些农村教会,等级制度观念根深蒂固。强调教会中权威和秩序,谁“地位高”,谁就可以发号施令,谁必须无条件服从。表面上维护秩序,实则容易成为压制和不公的根源。

这种观念让弟兄姐妹关系冷漠、不平等。权威者可能滥用权力,做出伤人决定;普通信徒因被剥夺尊严和发声权,心里受伤却无处诉说。久而久之,教会内部出现分裂,弟兄姐妹缺少真正的爱与合一。

原因之一是农村教会环境相对封闭,弟兄姐妹难以获得全面神学知识。再加上传统文化影响,家长式权威观念根深蒂固,使错误等级解读难以质疑和纠正。

面对挑战,我们要重新审视神赋予每个信徒的价值和平等身份。圣经强调,每个人都是神眼中宝贵的儿女。耶稣与妇女平等交往,早期教会许多妇女发挥重要作用,这告诉我们,信仰不应成为压制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工具。

真正的权威不是地位和权力,而是服务和谦卑。耶稣教导:“谁想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太20:26)。领导核心是爱与服事,而非命令和控制。

更健康的解经镜片

面对现代信徒在读经中常遇到的误区与困惑,牧者和弟兄姐妹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读经方式。解经不仅是理解文字,更是与神建立生命连接的过程。以下几种“镜片”有助于我们从误读和僵化教条中走出来,活出信仰的丰盛生命:

1. 以耶稣为中心

耶稣是神对人类最大的启示。所有经文的最终解释都应指向他。如果某些信仰教导与耶稣的生命和言行相违背,我们必须警觉,这可能并非神的旨意。耶稣教导“爱人如己”,因此我们不能用圣经为借口去伤害、评判或操控他人。读经时常问自己:这句话在耶稣的爱里意味着什么?如果理解偏离了爱,它很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2.重视背景与文化

圣经成书于古代中东,其语言、习俗和社会背景与今天截然不同。忽略历史与文化背景,容易让经文被断章取义,甚至被用来支持错误的观点。通过研究当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习俗,我们能更贴近经文本意,避免生搬硬套。当我们理解了当时的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现代应用才不会偏离信仰的本质。

3.追求弟兄姐妹生命的兴盛

读经的最终目的,不是制造恐惧或道德绑架,而是让信徒在灵命上得以成长、健康和自由。经文应当成为生命的滋养,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彰显忍耐、仁爱与喜乐。一个健康的解经方式,会激励弟兄姐妹在家庭、教会和社会中活出神的样式,而非仅停留在文字的争论中。

4.观察果效

耶稣说:“凭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参马太福音7:16)同样,解经的果效也是检验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读经带来喜乐、和平、忍耐、仁爱和良善,这说明我们走在光明的道路上;如果带来分裂、仇恨或恐惧,则需要谨慎反思。经文是生命的工具,而非权力或恐吓的工具。

鼓励弟兄姐妹用这四种镜片读经:以耶稣为中心、重视背景与文化、追求生命的兴盛、观察果效。这样,我们可以破除陈旧教条、跳脱僵化模式,找到真正的属灵自由,在信仰中既扎根又伸展,享受与神同行的喜乐。

走出阴暗室,发现更明亮的信仰

信仰生活可以比作一栋房子,而僵化的信仰观就是那间阴暗潮湿的“阴暗室”。当我们被困其中时,总有人告诉我们:“这就是基督信仰的全部真理。”任何尝试开门探视外面的光明,都会被视作背叛或异端。

然而,当我们鼓起勇气,打开门窗时,才会发现整栋房子原本宽敞明亮。房间里光线透进每个角落,空气清新而自由,充满多样的信仰表达和生命经验。离开阴暗室,并不是否定信仰,而是让信仰更真实、更有生命力。

走出去,我们会发现:信仰不应是恐惧的牢笼,而是生命的光;不是规条的束缚,而是灵魂的自由。我们可以在爱中坚定信念,在理解中活出智慧,在包容中与弟兄姐妹同行。信仰的房子因此变得明亮而温暖,让每个人都能在光中自由呼吸,活出神赐的丰盛生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