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礼拜天,教堂里的歌声一响,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心里总会感到一阵特别的暖意。灯光暖暖的洒在身上,身边的弟兄姐妹笑脸相迎。彼此握手时说一句“平安”,仿佛上一周的烦心事,都在这声问候里悄悄过去了。牧师在台上讲道,话语很有力,我们在台下大声说“阿们”。大家都努力表现出最好的状态,既是给别人看,也是给自己看。大家都心里想着,这才叫教会嘛,亮堂堂的,像圣经里说的“山上的城”,像一盏发光的灯台。
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彼此都演得太好了。
在这片亮光的表象底下,藏着一些大家心照不宣但都懂的秘密。我们每个人心里,好像都有一间锁着门的小黑屋。屋里堆着不想让人看见的东西。白天在人群里拼命压着的火气,晚上就跑出来闹。看见别人过得好,心里就冒出一点嫉妒。还有就是怎么也赶不走的孤独感,即使身处热闹的聚会中,也总是感到孤独。当然,还有一个最折磨人的东西,就是对色情的瘾。
这事儿在教会里,以前像个传说,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敢主动提出。直到我看到一本书,叫《治愈教会》,作者山姆·布拉克,他是个美国人,他前18年做记者,后来又花了18年,在一个叫“圣约之眼”的机构里专门帮人戒色情。他采访了很多牧师、辅导员和走出困境的过来人,把这事儿给扒开了。书里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像刀子一样,一下子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那些数字显示:每个礼拜来教堂的弟兄,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每天都在跟色情这东西“打仗”,只是身边没人知道。原来,18到35岁的姐妹里,居然有七成多的人,在过去半年里看过色情内容。更吓人的是教会里的牧师,本该是看护羊群的牧人,自己也掉在坑里。超过五分之一的年轻牧师,承认自己也深陷在这个问题里挣扎,只是碍于身份特殊,始终说不出口。
当这些数字摆在面前,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害怕,躲开,觉得“我们这儿不一样”。可实际上,我们这里的问题更复杂:这不光是“罪”的问题,更是“面子”的问题。
在中国,教会对很多人来说,不只是信耶稣的地方,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可这个家里有个规矩,有个比任何道理都重要的规则,就是“家丑不能外扬”。
“面子”这东西,早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了。到了教会,它就换了个好听的词,叫“见证”。很多成长在基督家庭中的人,从小听到的教导就是要活出好见证。这话说得没错,可一沾上“面子”文化,就变味了。我们怕的不是得罪神,而是怕“给主脸上抹黑”,怕自己辛辛苦苦装出来的“好形象”突然崩塌了。
这么一来,教会就成了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完美信徒”,要是有人承认自己看过色情内容?这不只是认个罪那么简单,这是当众“社死”。你丢的不光是自己的脸,还会连累小组长、牧师,甚至整个教会被人议论。大家都被困在这张“面子”织成的大网里,不说话是唯一的自保办法。那扇能让你得自由的门,就这样被我们用“面子”这把锁,从里头给锁死了。
每个人都被“面子”捆着,教会这个大环境又何尝不是?人们总习惯把牧师当成圣人一样供着,希望他道德上没一点毛病,能力超强到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忘了,他也是个普通人,也需要上帝的恩典。有个牧师曾在一篇帖子中说,他在讲台上什么都敢讲,就是不敢碰“性”这个话题,他能感觉到台下好多双眼睛盯着他审视。他怕万一哪天他自己出了点问题,整个教会的信心都会跟着垮掉。
想想这事儿多让人喘不过气:牧师不敢说,我们不敢问,大家一起装不知道。结果呢?问题越来越严重。有数据显示,只有百分之七的教会,真正给过受色情困扰的人具体帮助。神学院里不教这个,开大会的时候也不讨论这个。书里还提到个特别逗的现象:小教会的牧师说,跟大家都太熟了,不好意思开口。大教会的牧师说,跟大家都不太熟,没法开口。你看,“熟”或“不熟”,都能成为躲事的借口。
台面上,我们是一家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台子底下,每个人都是一个个孤独的小岛,心里是既孤独又有压力,因为色情成瘾就像躲在暗处的“鬼”,悄悄递给你一点安慰。说白了这根本不是安慰,只是个症状。真正的病因是你心里太空虚,跟人的关系太差,才会发这场“高烧”。
灯台的光还是那么亮,可光照不到的地方,是多少人心里“烧”过之后,留下那片没人管的、冷冰冰的灰烬。
那我们该怎么办?就这么一直装着,守着一地灰烬过日子吗?
《治愈教会》里的一句话一针见血。作者没讲什么复杂的大道理,就引用了一句经文:“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这话在我们这个面子比天大的环境里,听着跟打雷一样。它让人做的,正好是面子最怕的事儿,就是承认自己弱,揭自己的短,说自己“不行”。
可真正的医治,恰恰在你愿意“不要脸”的时候才开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会从上到下,都勇敢地做出改变。或许,改变可以先从牧师“走下神坛”开始。当一个领袖敢第一个说出自己的软弱和不完美,他其实在告诉所有人这里是安全的,当他都承认自己是个“蒙恩的罪人”,我们这些坐在下面的人,才敢相信“原来像我这样的人,也能被接纳”。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又大又亮的聚会场所,而是一个个小小的、让人觉得踏实又安全的“后院”:在这里,最重要的不是“把事做好”,而是“彼此接纳软弱”;最高的目标不是“活出别人眼中的好见证”,而是“活出真实的自己”。在这里,当你说“我搞砸了”,换来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信任和邀请。
对那些陷在色情里面的人,我们别再高高在上地,要求他们“发誓再也不看”。这种要求太无力,也太伤人,而是应该陪着他们,先一起努力坚持24小时不碰,再一点点延长时间,帮着他们从泥坑里爬出来。而那些陷在泥潭中爬出来的人,才是教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知道路上哪里有坑,能给正在挣扎的人提供帮助,并且成为最好的陪伴者。
我们甚至要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见证”?能显出上帝能力的,从来不是一个人靠自己本事战胜了罪,而是在他一次次失败里,虽然笨拙,但又一次次坚定地依靠上帝,靠弟兄姊妹,一次次重新站起来。一个弟兄,敢在小组里说“我还在挣扎,但我每周都来,因为我需要你们和上帝”。他这个人,这份真实,比一百句“我胜利了”的口号,更能让十字架的荣耀显出来。
作者在书中警告:把色情成瘾问题藏起来,就像白蚁蛀蚀房屋,早晚会把整个教会的根基吃空;反过来,要是我们勇敢面对它,不但不会把教会搞垮,反而会让大家因“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前所未有地团结,让教会真的好起来。
打破“面子”这块硬冰,很难,需要花很长时间,但这是让教会得医治、得自由的唯一之路。
我盼着,咱们的教会能早点成为一个能让人脱下伪装、放下脸面、大口喘气的地方。因为,当灯台下的灰烬,被恩典的眼泪浇湿;当摔碎的瓦片,被一双温柔的手重新捡起来,那才是教会真正的荣耀。那才是福音在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声音。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