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姊妹常常在微信朋友圈或私下吐槽自己教会的不好——一会儿说讲道人讲的不好,一会儿说教会的管理不好,一会儿说教会的教诗员教得不入流……不仅如此,还总是转发别人的教会这里好那里好,一会儿和别人说“你看他们教会的讲员”“你看人家的管理”“你看他们事工开展的”······这样的做法引起了一些同工的不满,也引起了一些争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事呢?
有不足难以避免
教会的不足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不足之处。弟兄姊妹的属灵生命即使再好,也仍会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弟兄姊妹虽然属灵生命不错,但能力有所欠缺,在管理和各方面事务的协调安排上并不一定如人意。
教会作为由不同背景、不同恩赐的人组成的共同体,在实际运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就像一个家庭,即使每个成员都心怀善意,也难免在日常相处中出现意见不合或协调不足的情况。我们不能用理想化的标准去苛求教会的每一个细节,而应该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到弟兄姊妹们在服侍中的用心和付出。当发现教会存在不足时,与其一味抱怨和指责,不如转向思考“我能为教会做些什么?”是用祷告托住,还是用行动参与改进?毕竟,教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弟兄姊妹的积极投入,而不是旁观者的挑剔和指责。
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
从教会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问题并不是同工们不知道、不清楚,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解决。如果你真正爱这个教会,就应当给予同工们必要的耐心和信任,相信他们在上帝的带领下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或许你看到的某些问题,背后涉及到人员调配、资源协调、观念更新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都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磨合与完善。正如揠苗助长反而有害无益,庄稼的生长需要经历播种、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最终迎来收获。
我们应当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教会的问题,用爱心和祷告支持同工们的服侍,而不是急于求成地催促或质疑。不要总是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当我们自己去做的时候,其中的难处和细节是我们意料之外的。如果我们与教会同心合一,在等待中积极配合,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往往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刃而解。
要一同托住,而不是指责和埋怨
对于教会的弟兄姊妹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和埋怨。因为责怪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消耗彼此的精力,疏远心灵的距离。我们可以带着真诚的关怀,与同工们坦诚沟通,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也用心倾听他们的难处和计划。在教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员,就像身体的各个部分,彼此配合才能正常运转。当我们放下挑剔的眼光,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教会的服侍中,哪怕只是默默地付出、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汇聚成温暖的力量,让教会在爱与团结中不断成长。
教会就是我们的家,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每个成员都不可或缺。就像家庭中父母的操劳、兄弟姐妹的互助,若是少了任何一方的用心,家的温暖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应当以家人的心态对待彼此,在服侍中主动补位而非袖手旁观,在意见不合时耐心商议而非固执己见。当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责任,用爱心化解分歧,如此才能更好地向外彰显基督的爱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