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关怀反思:我失去至亲时 ,希望别人怎样安慰我?

作者: 张爱慧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03 14:05:57
分享与播放

回想2006年、2007年、2009年,我连续失去至亲父亲、外公、最小妹妹,这份伤痛,如同在我心里被撕裂出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那时的我还身患重度抑郁症,曾几度自杀未遂。当时求医无门,中西医医治疗效甚微,正走投无路时,神拣选救拔了我,将我从绝望中救赎出来。

至今十四年过去,在基督的爱里,我被神医治,祂兴起了多个教会来牧养我,还有肢体们、亲友们的陪伴,让我慢慢从伤痛中走向康复。

想想那时,十四年前我还没有信主,不认识神,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那时的心像在不住地滴血,疼的难以忍受,每日流眼泪多得仿佛能把床榻漂起。如今若静下心来想,倘若能回到至亲过世的那段日子,我最想得到的安慰是——

不要讲大道理,安静温柔地陪伴就好

那一刻,我最需要的从来不是劝慰人的“正确道理”,在极致的痛苦面前,所有的道理都显得无限苍白。我真正渴望的,是被全然接纳的温柔陪伴,有时无声的在场比言语更有力量。

怎么说呢?当失去所爱的至亲,痛苦如海啸般汹涌而来,任何“节哀顺变”“你要坚强”的套话,都可能成为刺向人心的锋利刀刃。真正的安慰,始于放下“要解决悲伤”的方法或建议,而是安静地坐在我身旁,递上一杯温水或握住我的手。沉默中传递的温度,藏着“我在”的承诺,这样的“开解”更能抵御孤独的侵袭。最好的方式是不开口,若非要开口,一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会一直陪着你”便已足够。

同理我的痛苦

生活中,常有一些怀着善意却略显鲁莽的安慰者,他们常急于用“他去了更好的地方”来淡化我的悲伤,用“时间会治愈一切”来催促我快点愈合。

然而,真正的善意是允许我坦然地接纳自己的脆弱。最好什么也别说,若实在想表达,不如说些能同理我感受的话。如:“失去这样重要的亲人,内心一定会很痛吧,你想哭就哭,哭一会儿吧”。

只有这样的接纳、包容,才能让我心里的伤痛找到一个可以安放的角落。

具体的行动比抽象的语言或者属灵关怀更宝贵

在心里痛楚的至暗时刻,那些“有需要随时找我”式的泛泛承诺,往往让我更不知所措。

真正用心的安慰者会观察并行动:默默帮助我整理凌乱的房间,地上的鞋子,还有冰箱里发臭的食物,代我拨通需要告知的亲友电话,记下重要待办事项的清单,联系相关的事宜,陪伴去办理一些事物......

这些实实在在的生命托举,比千言万语更能让我感受到温暖,即便我的世界仿佛要倾覆,仍有神兴起一位人,为我轻轻扶住了塌陷的一角。

尊重我哀悼的独特性与心灵愈合时间长或短

或许在葬礼过后,我还需要一次次痛哭、彻夜地倾诉,或者想独自翻看旧相册回忆过往,就像直到现在,我仍会反复回忆与他们相关的点滴。

可在我刚失去至亲后,曾找所有朋友倾吐到无人愿意接听我的电话,无人愿意当面倾听我的诉说,甚至有人骂我是“祥林嫂”。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我才明白,人的末路乃是神的开始,神拣选了我。十四年前刚信主,我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每晚借着祷告向神倾吐内心的苦毒、无助,一遍遍把心理垃圾倒给完全接纳我的神,直到最后实在哭不出来了。这也许就是神的独特的疗愈方式,需要漫长的时间。

那个时候,我心里常想这世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的心痛,人的安慰太有限,他们有时会用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丈量我。譬如,他们会说:“你不要总是看过去的老照片,越想越难过,你应该展望未来,以新生活来悼念逝去的至亲,总之一句话,不要总陷在过去里面。”

他们又会告诉你的痛苦时间应该多久?比如说:“不要回忆过去,放下过去,这么久,怎么还没有好呢?”

即便是教会部分同工,也会讲些想鼓励和安慰我的话,他们会不停地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朝着神的标杆直跑”;“扶犁往后看的人没有指望等等属灵言语”。甚至部分牧者,还会使用《圣经》辅导帮助我,日日不断发送经文十几段,以为这些可以帮助我站起来。

说实在话,这些话看似充满善意,却没能尊重我的特别悼念方式,也没体谅我心灵愈合的时间长短,那时我的生命身量还很小,这些话对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会感到自己好失败,怎么还没有走出伤痛的阴影?那种巨大的人生挫败感,我为什么还走不出来呢?有一天晚上,我终究还是被绝望裹挟,选择了自杀。

好在有一位属灵好姐妹K姊妹,她没有一句讲道理的话,她对《圣经》也不熟。她在我自杀后,教会部分肢体因为惧怕不敢来探访,只有她一直默默陪伴我,随时接纳我,那一个星期在家里每天为我做早、中、晚饭,经常陪我去公园散步,这份温暖的安慰,像一股暖流在我心里甜甜地流淌,直到现在回顾起来,仍觉得如沐春风。

祂才是生命终极的关怀,最终的安慰

这十四年信主历程,耶稣如同“道成肉身”般的陪伴在我左右,我深深体会到基督爱的真实,神让我的苦难化作了祝福。我常常思索:我何德何能配得神这样的恩待,是神兴起教会牧师、灵修老师、学院院长、国内外的弟兄姊妹与亲友们,让他们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我至今。

尽管我心里的创伤很深,患过抑郁症即使信主后也复发过,但好多教会牧长、弟兄姊妹、亲友都没有放弃我。在基督里,我坚持去教会稳定的聚会,每天读经、祷告、灵修,借着这些方式亲近神。随着对基督救恩的认识,对祂启示的生命真理越来越明白,我的状态一天天好起来,生命也在逐步更新成长。如今我渐渐好转,也非常关注失去至亲或者患抑郁症的肢体们,尽自己力所能及为他们提供探访和陪伴。

小结:

感谢“以马内利”的神!神在我失去至亲而陷入生命最为黑暗的日子里,祂邀请我进入祂的天国中,为我轻轻打开一扇窗,带进一缕阳光进来,陪伴我绽放新的生命之花。所以,如今反思牧养关怀的事工,以后当如何去安慰这样的群体呢?其实就像我当年最需要的那样,不是马上吃止疼药般的治标不治本,而是如神永远与我们同在一样,给予他们长久且温暖的陪伴。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