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是让我们免遭苦难,信仰乃是让我们在苦难中遇见生命中的最珍贵的陪伴者。在苦难中仍然持守信心,在黑暗中仍然去寻找光明,在痛苦中仍然能够看见恩典。一个信徒、一个教会,在经历患难的之后,生命会更加的丰盛,信心会更加的坚定。
唯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枷锁,建立公正透明的保障体系,营造彼此相爱、互相扶持的教会关系,重视每一位同工的价值,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与希望,才能让流失的脚步停下。毕竟,教会的生命力不在于外面建了教堂,而在于那些愿意摆上的人,留住他们,便是留住了农村教会的未来。
在农村教会侍奉多年,算是摸爬滚打过来的,有挑战,有收获,有教训。最近我回忆这段侍奉经历中的一些教训总结了几个感悟分享一下,这些感悟仅代表个人观察与体会,无法覆盖所有农村教会的复杂情况,必然存在一定局限,但仍希望能为正在或计划投身农村教会侍奉的弟兄姊妹,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真实经验。
有位事业有成的弟兄与妻子结婚20多年了,可这两年总觉得妻子人老珠黄,没有以前那么年轻漂亮了,而自己身边总有靓丽的女孩围绕。逐渐地,他有了离婚再娶的想法,在牧者以及弟兄姐妹多次的劝解下,他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作为一位基督教传教士、一位医学界的医生,司督阁被誉为“东北西医之父”和“东北现代医学教育之父”,他的名字与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起源紧密相连,其贡献对当地乃至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丰富的网络属灵资源给信徒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人心容易漂泊。地方教会或许平凡,却承载着神对祂儿女的心意——在这里,信徒学习委身,恢复敬拜的圣洁,彼此守望,共同成长。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与选择,而是回到家园般的教会,在那里扎根,在那里更新。本期“今日教会”前两个栏目选取的文章为您展现本地教会的宝贵之处,而我们作为信徒,参与和委身本地教会极其重要。
本期“今日教会”聚焦“牧养年轻信徒,扶持年轻同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对年轻信徒的深度牧养,培养新一代同工,实现信仰的代际传承与教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如何对处于生命末期的人进行临终关怀或重症关怀,让他们能够安然无憾地走完生命旅程?如何对经历至亲分离的家属进行哀伤辅导?这些成为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以及基督教界关注的议题。本期“今日教会”选取的数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了上述议题。
服侍,不仅是讲台上的宣讲,也是果盘旁的默默预备;不仅是教会中的热忱,也是职场里的见证。服侍之路并非总是容易——我们会经历无力感,会疑惑界限在哪里,甚至会陷入表演式的试探。真正的服侍扎根于基督的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这份爱。本期“今日教会”的前两个栏目为您呈现数篇“服侍”主题的文章,欢迎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