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老弟兄的分享,让我非常触动。弟兄说,年轻时,有段时间,他和妻子做了许多次祷告,内心也反复思量,是否应该离开大山环绕的乡下,到城市里去从事圣工?然而,一次次祷告之后,他们的心却渐渐明晰起来,主让他们留在老家。
老家山色青翠,但生活久了,却发现山里人虽然淳朴,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却非易事。在教会事奉时,弟兄常感到孤单。整个乡村连一家像样的超市都没有,不用说像城市里那样随时可以逛大型商场了。那时他常常想:如果能搬到城里该有多好,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教会的同工多,弟兄姊妹之间情谊深厚,事奉也会更加顺畅。就连夜里做梦,都会梦见自己在城里的大教堂里带领会众祷告,醒来后心中总是一片怅然。
用现有的条件来做工
他几乎已经认定,只要离开这贫穷的山沟,家里的一切都会顺利起来,事奉也会有力量。就连去城里开会时,望着城里那些传道人,他都觉得羡慕。但后来他明白了,主不是要给他们换个地方,而是要他们在这山沟里遇见祂。主让他们学会去爱这个他们一度想要逃离的穷乡僻壤。主当然能带他们离开,但此刻,主要他们留在这里,用现有的条件来做工。
这个领受让他和妻子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将自家院子收拾整洁,摆上长条凳,夜晚点上煤油灯,带领乡亲们唱诗祷告。用土灶台烧水泡茶,蒸上一锅馍馍,邀请左邻右舍来家里谈心。他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去给卧病在床的老人送圣餐。用庄稼人听得懂的朴实语言,为大家讲解福音。说来奇妙,越是踏实地留在这里,他们的心越是明亮。后来,这个聚会点成了每日礼拜的教会。虽然条件简陋,但乡亲们参与的热忱却十分真切。弟兄和妻子常常感慨,主真是将他们想要逃离的心思,化作了甘心留下的意愿。
如今回想起来,当初想要离开,有时是因为觉得太难,有时纯粹是内心浮躁。人总是容易认为这穷地方能成就什么事,但主偏偏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出了属于祂的果子。
安顿下来
正如以色列民族的故事所示,他们也常被安置在自己不想去的地方。然而,他们的不安与困境,并不代表他们脱离了神的计划。在《耶利米书》中,我们看到以色列民被掳,流亡异地,远离家园。他们被迫在巴比伦生活,一个在各方面都威胁、削弱他们信仰的地方。那里根本称不上“家”,他们心里唯一的渴望就是逃离。
他们如此急切地想要离开,以至于神必须警告他们,不要相信那些声称“流亡只是暂时”的人。事实上,神在《耶利米书》29章10节中启示,他们将在被掳之地度过七十年。神吩咐他们要在那里安顿下来,并借着耶利米给予他们一系列具体的指示、警告、盼望与信实的提醒。祂没有赐下速成的出路,而是教导祂的百姓如何在被掳中生活,如何从他们所在之处开始。
“如何从我所在的地方开始”,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在问的问题吗?当一切顺利、资源丰富、目标清晰时,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但当你没有所求之物时,又该如何开始?在探讨神如何教导以色列民之前,我想说:今天早晨你我醒来的生活处境,很可能与昨天一模一样。除非你正在搬家或旅行,否则你仍旧处在神昨日所安置的地方。不那么明显的是:即使我们没有迁移,我们仍离“某一天”更近一步。每一天、每一步,我们都在向某个方向前行,由我们每天的选择决定。
即使你选择不投入、不回应当下的季节,那本身也是一种选择,也会影响你未来的方向。最终,无论一个月、一年或十年后你身在何处,起点都在于你今天的选择。因此,现在是我们要“卷起袖子”,在神放置我们的地方开始动工的时刻。因为我深信,我们可以相信神在此刻是有目的的,也可以开始拥抱这一点;但除非我们主动地、实际地使用神已经赐给我们的,就在我们所在之处,我们就无法经历祂所预备的一切丰盛。
我深切的渴望是,我们都被激励去活得更充实更自由,忠心经营今天,因为神正在,并将继续在那些出乎意料,不被喜爱的,甚至不被看见的生命处境中成就祂的工作。
回到以色列人。显然,他们深知“被困在不想待的地方”的感觉,那七十年的“有朝一日”太遥远了。然而,从神给祂百姓的指示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实际的“从你所在之处开始”的行动方向。《耶利米书》29章4–7节这样记载: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一切被掳去的,就是我使他们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人,如此说: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致减少。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
在被掳异乡、身为囚民的时候,神吩咐以色列人盖房子、种花园、成家生子。耶利米对以色列人的吩咐,为什么会是这样,甚至有点“家常”呢?也许,这正是重点:一切的更新都从“家”开始。
把“此地”活成祂的计划
就像以色列人那样,我们常常把焦点放在“地点”或“职业”上,但神的带领指向的却是“培育”。神吩咐祂的子民,要在流亡之地扎根安居。他们被掳,是因自己的悖逆与反叛,但他们并未被遗忘。神的指示清楚表明,即使环境不如人意,祂仍然有计划。
神应许被掳的犹太人,他们的囚居终将结束,但他们并不知道那一天何时会来。所以,在“等候”之中,神呼召他们:不要等环境改变,而要在现今的处境中积极建造生活。还有什么比盖房、种园、成家立业更清楚的“长期安居”的信号呢?
这是一个“住在其中”的呼召。“住在其中”这个词,既是“家”,也是“停留”的意思。耶稣也用葡萄树的比喻,教导“住在祂里面”的真义:“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15:4–5)
“住在其中”,意味着:停留、坚持、忠诚、恒忍、继续、亲近、同在、不放弃、不逃避、深扎根、不被动摇。它意味着:站稳脚跟,占据阵地,不后退,不灰心。意味着在场、投入、忍耐、安居。这很像“种花园”。想想“栽种花园”要做多少事:翻地、播种、浇水、修剪;劳作与等待,耕耘与守望,播种与收获。收成的喜悦,需要时间,也需要恒心。
神吩咐他们成家、生子,也有同样的意义,去建立一个传承。这些行动都是主动的、持久的、需要投入的。在所在之地安顿下来,去建造生活,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一种有目的的顺服。神借此提醒祂的子民:顺服首先是一种心的献上。我想,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之所以迟迟无法“从现在开始”,是因为我们一直卡在“我理应在哪”的想法里。有时神要我们“去”,但更多的时候,祂要我们留在这里,把“此地”活成祂的计划。
在神的眼中,没有“被搁置”的土地,只有尚未被信心耕耘的园地。若我们在“此地”忠心栽种,终会在祂的时间里,看见荒原开花,成就祂的美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