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四孝》谈起之七:从“亲尝汤药”到基督里圣灵细腻入微的爱

作者: 张爱慧
来源:福音时报
2024-02-08 15:05:16
分享与播放

《二十四孝》中的第七个故事,“亲尝汤药”的原文——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此故事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汉文帝名叫刘恒,汉高祖的第四子,是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闻名于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喝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安心让母亲服下。他曾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与经济,使西汉社会次序稳定、人丁兴旺,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史上美誉为“文景之治”。

我们看到汉文帝虽身为一国之君王,对母亲非常孝顺。人们常说:久病榻前无孝子。而他母亲病重三年,他日夜守护,天天服侍母亲,每次煎好的药,他都要先亲自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这样的不舍不弃、精心细致照料侍奉老母,着实值得我们学习。

现实生活中,终究人的爱是有限的,即便再孝敬的儿女还是无法随时侍候在父母身旁。况且,表面的陪伴和短暂的爱护,在人生的高低沉浮中显得很无力。人与人到头来都是曲终人散,每一个人内心都是孤独的,最后,都是需要独立面对自己。

比如,有位R姊妹,我与他们夫妻相识二十几年,他们是我见过最为恩爱的夫妻,从来没有红过脸。可是,她的丈夫五年前因癌症去世,留下孤单的姊妹。越是感情好越是孤独,姊妹因此忧伤成疾,也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十几种慢性疾病。

中国当前步入老年社会,类似孤独的老年人多如牛毛,每天在公园锻炼,我看见的尽是老婆婆们,很少见到老爷爷。全世界男子寿命平均比女子短,我的父亲也是60多岁走了,留下母亲不到60岁,我就鼓励妈妈找老伴,至今他们彼此陪伴、搀扶十几年了,可是,到头了还是有一个要走前面。每个人都要面对生离死别,如此的孤独!

更不要提“人生难得一知己”,说的就算天天枕头边睡着的爱人,不见得了解彼此的内心,人一生要直面的是自己内心,仿佛人要注定走一次孤独之旅。

再如,世界名著《百年孤独》把人类的内心孤单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拉美国家几百年历史的缩影,以所谓轮回、魔幻的手法,叙述家族几代人的故事。几代人的人物名字是相同或相似的,预示着他们拥有殊途同归的孤独命运。小说精妙地刻画了人物孤独的灵魂与自我救赎,进而体现出个人、家族及全人类的悲悯与孤独情怀。

小时候,我在父亲的学校图书馆借阅《百年孤独》,那时年少不知愁,根本领受不到“孤独”的滋味。但是,其中最经典一句话记忆犹新:“百年孤独,是心灵深处的呐喊。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不断抗争、妥协、遗忘。而当孤独降临,我们才能真正审视自己。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让心灵在孤独中得到净化与升华。”

信仰基督前,自己从一个少年到知天命的年龄,经历体味了几十年的孤独,也见闻身边的亲友均是孤独。人类探索其中,好像都没有找到孤独的解药?

虽然《百年孤独》中提到的人类在孤独中,追求心灵净化、升华、自我救赎,然而,这个路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年轻时都尝试过,因为没有一个参照物,没有一个标杆聚焦,而是自我内求的探索,依然还是在人的智慧层面原地打转。譬如,过去的古人圣贤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在洞里辟谷无论多少年,穷尽一生寻找答案,人类还是在迷惑中无解。

当信仰基督以后,我才找到唯一的解药,就是在基督里圣灵细腻入微的爱——圣灵随刻的陪伴、同在、安慰、教导、引领、归正、救赎。

为什么这样讲呢?打个比方说,一个人掉在沼泽地,他愈是挣扎陷得愈深,最后被沼泽吞没。而圣灵细腻入微的爱,就像神伸手递给你一个杆,轻轻就把你拉上来了。

人类自己的辟谷修炼,向内求却还是以人为中心,没有一个镜子参照自己的生命,人而最难认清自己,是无法持续得到清洁、提升和完成自我救赎的。

圣经中关于“圣灵”的词条190个之多,最初是耶稣钉死十字架死而复活升天以前,向父神求下的圣灵。圣灵永远陪伴我们,就住在我们的内心。如经上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 (罗马书 8:16)当我们风雨人生中遇见各种困难软弱时,圣灵亲自为我们祷告。(参罗马书 8:26)

当我们祷告时专注于耶稣,思想祂默示的话语,内心有圣灵的带领和陪伴,就不再孤独。我们便可以不断去祂源头支取力量和智慧,来解决我们现实中的生活问题。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到基督里圣灵细致入微的爱,我们当学习汉文帝孝敬父母,在他们老年软弱时,侍奉床前尽孝。更是需要竭力追求耶稣,体认圣灵细腻入微的爱之后,再效法这样的爱,去爱父母及所有需要爱的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四川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