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时值基督教(新教)传入闽南地区一百周年,美国归正教会卜显理牧师撰写了一小册子,“THE MIRACLE OF ACENTURY—1842-1942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SOUTH FUKIEN, CHINA。(中国闽南基督教会百年奇迹 — 1842-1942)”。其文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
马德拉斯说:“改善基督教社会的经济状况是教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是真的,许多中国基督徒在这个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给厦门市供水的Homer Ling 先生。他是厦门最古老的华人基督教家庭之一的儿子。他毕业于我们的一所教会学校。厦门曾经被《大英百科全书》评为世界上最脏的城市,致命的瘟疫在厦门的街道上肆虐了一百多年,每年夺去数千人的生命。现代下水道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成千上万的水龙头里流出的纯净水取代了更肮脏的船只带来的肮脏河水,把两大杀手——伤寒和霍乱都赶跑了。只有在厦门市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卓越的公共服务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和幸福的奇迹。
“给厦门市供水的Homer Ling 先生”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做成这一大事?
“Homer Ling 先生”原名林全诚,字荣森,“Homer Ling”是他的英文名,这二个中文名字常在不同的文史资料中出现,易被误为二个人。林全诚先生1891年出生在鼓浪屿基督教家庭中,其父林振勋,厦门黄厝塔头人,早年从新加坡经商后回国,曾任厦门竹树脚教会长老。林振勋育有五子三女,林全诚先生为家中次子,先后就读鼓浪屿养元小学、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9月赴美留学,主修机械工程专业。获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学士和硕士学位。
厦门区会按立卢铸英先生为三一堂会第一届牧师纪念 1935年(民24)06.30.
前排左起第五位为林振爵先生
1961年9月,林全诚在美退休时,撰写了一份生平自述。提到早在留学时,他就有萌发为家乡建设自来水的设想。“在美留学时,我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了解到,历史上的厦门每年有超过两千人因生活环境不洁而导致流行病死亡,厦门也因此被评为当时世界最肮脏城市之一。故有了建设自来水厂的初步设想”。
1938年英国长老会出版的一本“新中国的建设者”,有林全诚写的一篇文章《致英国长老会主日学校的男孩们》,里面写道:“我常常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当然,我也曾梦想做一些伟大而重要的事情。有一天,当我漫步在繁忙的厦门城中,看见人们迫切需要清洁的水源时,心中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在山上蓄积雨水,再通过坚固洁净的管道将水送往这座干渴的城市,那该多好啊。我学习了如何实现这个构想,最后这个愿景终于变成了现实。四年前,通过特制的水驳船,我们还将水运过海港送至鼓浪屿的水库,再输送到我们的学校——英华书院。”“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正竭尽所能地传播‘生命之水’的福音。我们希望你们能用爱心,关怀和同情来支持我们,帮助我们忠实而出色地完成这项使命。”
据悉,林全诚毕业回国后,很快就参加了中美两国工程师联合组成的考察队,赴华北参与黄河与大运河治理,结识了一些美国水利工程师。为更好地完成厦门自来水的调查勘测,他请来有水利工程经验的美国工程师卫根参加。自发组织人员并用三年时间进行自来水工程勘察,并形成了一份筹建厦门自来水厂的调查报告,提交给了政府主管部门。
在推进建设厦门自来水厂的计划遇到一定困难时,林全诚转向本地华侨求助。据民国时上海发行的《申报》报道,1921年6月1 5日召开了筹建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会议。
会上首先由中国工程师林全诚向到会筹办人详细报告工程测量情况和各图式,并报告呈请政府存案之经过手续。会议决定成立筹备处具体负责自来水工程的筹办,并启动公章程的起草和办理一切手续,聘请林全诚君为厦门自来水工程的总工程师,月薪大洋260元,股本总额定一百六十万元。
1993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厦门篇),内含“厦门岛的市政建设”章节,引用了日本国会图书馆收藏的1931年第4期《The Far Eastern Review》(远东时报)的相关报道,其中对“厦门自来水”的表述如下:“1921年,厦门本地出生的一位年轻的中国工程师回到厦门,他名叫Homer ling,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回厦门前,曾在中国北方的大运河发展委员会任工程师。经过初步勘察,他确信,从厦门近郊取得水源,兴建一个现代化的水库工程是完成可能的。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说服当地的富绅向这个计划投资。”
《远东时报》和《申报》的相关报道,相互印证了林全诚是厦门自来水的最早倡导人和实践者。
在这三年间,林全诚还主持设计建设了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个水电站——1921年建成的江东冰厂水库(现称漳州西山水库)。自述中写道:“在本地几位热心公益的华侨支持下,这项乡村水利项目在一年多后建成。水库大坝修建后,利用该水库进行水利发电,电力不仅提供给制冰厂用于冰块生产,还供给当地村民照明和坡地农田灌溉,生产的冰块还帮助解决了当地渔民水产品的保鲜和存储。此外,一家大米加工厂(使用机械进行脱壳和抛光)和一家木材加工厂(使用电锯代替人工把从上游漂运下来的树木加工成标准规格)也相继落成。从此,该地区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之前背井离乡的家庭也陆续返回,村民初步进入到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中。”
在厦门自来水公司的出资人中,黄奕住认4000股,投资40万元,为第一大股东;林全诚的父亲林振勋认700股,投资7万元,为第二大股东。林振勋并出任过厦门自来水公司常务董事。作为厦门自来水公司的总工程师,林全诚不仅主持了全部工程的施工,也是上李水库和鼓浪屿鸡冠山低位水池建筑设施的设计者。厦门市区的自来水工程于1927年全部完成。而鼓浪屿的自来水用水问题,随后林全诚和俄籍工程师华拉素合作设计,于1932年完成了对鼓浪屿的居民供水工程。
“公司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水源水厂及供水设备的勘察设计,经美籍工程师卫根和中国籍工程师林全诚在岛内勘察,择定厦门岛东南部上里山区建设一座库容10万立方米的上里水库;在南普陀寺西侧的赤岭山巅建造日制水能力5000立方米的赤岭水厂以及相应的输水管道。在市区鹭江道建办公楼一幢,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以92万银元中标承建,工程于民国13年10月动工,民国15年11月开始营业供水。”
上李水库大坝用混凝土筑成,呈弧线形,大坝栏杆为连续小券。中央有一机器房,石砌,有简单西洋式构件。大坝底部为水闸,闸门亦带某种西洋风格。整个大坝施工质量精致,至今完好无损。
1932年鼓浪屿工部局报告书中对“自来水”一节写道:“本屿自来水之建设对於地方实有重大之利益,现该公司业已备足清洁水量供给住民,此後凡接用自来水者可免用水不洁之虞。本局对於该公司之办理及建设认为无可訾议,而对於其所供给之水质亦表满意。”自本年十二月十五日起,即可申请安装。
自此,在林振勋和林全诚父子及多位海内外友人的共同努力下,与厦门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2019年4月12日,上里水库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入选理由里写道,“上李水库是厦门最早的水库;我国东南地区最早的城市自来水设施,所供应自来水水质经检测被外国专家评为世界第二位,东亚第一;厦门首度引进外来技术筑坝的工程,砌石坝是中国近代第一座拱坝,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并建造。”
参考资料:《鼓浪屿老屋子的“古早味”》《新中国的建设者》《鼓浪屿文史资料 再版(上册)》《厦门市志 第一册 第二章 市政建设 第三节 城市供水》《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厦门篇)
注:本文由林全诚先生亲属林恒湛先生提供资料、相片,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