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应如何开始关怀那些经历过真实创伤的基督徒?渴望神网站邀请基督教辅导与教育基金会(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CEF)的辅导员伊德·韦尔奇博士(Ed Welch)发文,来为这一极具实践紧迫性的问题做出指导。
本文为下篇,点击阅读我能牧养经历创伤的人吗?——以基督为中心的关怀的四个特征(上)。
三、重述故事(Retell the story)
对某些创伤幸存者而言,过去不是电影一样的记忆回放,而是一块块破碎的画面、气味、片段、混乱的场景拼图。牧者在做辅导关怀时,可以与对方一起,慢慢建构出一个叙述脉络,让那些混乱重新具有次序和连贯性。
想想你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如何塑造了现在的你。一个稳定而充满爱的家庭为此后的一切奠定基础。它会助力你面对当下的生活而非把过去的混乱带入当前的选择中。而一个混乱危险的原生家庭所招致的当下会大不相同。例如,一个从小辗转于多个寄养家庭的女孩,在每次家庭出现冲突时会自然选择“缩小自己”、“消失”、“沉默”、“冻结”。成年后,即便在婚姻中,她依然会下意识地保留这些反应。
混乱的人生需要一个新叙事。世界给出的故事线无情而浅薄,很容易落入《传道书》中描绘的虚空中。但上帝赋予了我们宇宙的故事:“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歌罗西书1章19–20节)我们要做的,是带领创伤者进入耶稣的故事,使他们被理解、被接纳,并引导他们一步步成长(过程缓慢且有反复)。每个人的生命都能融入耶稣的故事,但关键在于要清楚知道对某个特定的人而言,这个“结合”如何发生——这需要牧养技巧与智慧。
一个有用的做法是,邀请受伤的人“进入”圣经中那些充满盼望的故事。带领这些人坐在当时那个会堂里,听耶稣读以赛亚书,看看上帝如何承诺寻找失落的小羊,把他们带回家;听听保罗的讲述,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基督里是上帝的儿女,是君尊的祭司。
另一个做法是读诗篇,直到某处文字和这个受创者产生共鸣,然后牧者可以邀请对方在那首诗篇里“补充”内容,加上他自己的细节,看见原来自己的经历就在基督的诗篇里。
圣经最奇妙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局外人”带入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正是我们渴望为每位受创者所做的事情。
四、回归当下(Return to the present)
创伤辅导最终要落在一个务实的核心:什么能帮上忙?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我们今天该如何生活?”如果关系破裂,那就学习如何修复;如果身体高度紧张,那就每天做些运动;如果你开始出现“无法再忍受”的念头,那就去做一些既值得又合你心意的事,而不是被那些念头拖垮。也要警惕那些“虚假平静”——如药物、酒精、沉迷游戏、视频等等。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章33节)耶稣在对焦虑和恐惧的人说话。过去可能像幽灵般缠绕我们,未来也许令人绝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单单信靠他——他会治愈我们过去与死亡交锋的伤口,也在掌管明天。而我们则像小孩子一样信赖他,相信他会赐下我们今日所需之恩典。于是我们每日活在他的义中,一步一步前行。你只需要花力气在具体的事情上:曾承诺做的事,现在就去做;面前的人,该如何去爱?本职工作,今日当如何忠心完成?
最终,牧者要明白,你所辅导关怀的人属于基督。他(她)不是属自己的。所以你可以与他一同反思智慧之道:“今天,靠着在基督里的信心往前走,单单想想今天为建立神的国,能迈出的一小步。如果某天你不清楚这一步该怎么走,就先寻求帮助。”
教牧关怀的结构
创伤牧养可以采取不同形式:透过讲道关怀、转介他人关怀,或牧者自己作为主要辅导者。
1. 讲道中的关怀
公开讲道传扬耶稣已经成就的工,邀请那些从未想过自己会被邀请的人们——贫穷的、受压制来共享神的福音,这是牧者的基本工作,要将听众带到基督面前,带进上帝为他们所写的新故事中。那些经历创伤的人,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是“正常的基督徒”,即使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他们无法感受到自己被包含在神的救赎和祝福之内。此时,需要牧者在讲道中稍微描述下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这种补充和连带,可以发生在任何经文之中。
比如,当讲道主题愤怒时,牧者可以描述一些相对“安静”和 “不易察觉”的愤怒的表现,好让每个人都能与主题有连带感。对于那些经历过创伤的人,只要使用一个细微的描述让证道分享与他们自身联系起来,他们就能得到这个信息:他们也可以来到上帝面前,神知道他们的心,并且以恩慈和怜悯对待他们。
牧者可以说:“我们带着自己来听神的话:我们的罪,那些过去,那些曾经被屈辱对待的自己,以及内心的惧怕......我们来将这些说给神听,也听他的回应。”
2. 转介关怀
牧者能提供的辅导关怀往往受限于可用时间的长短。深层的属灵改变总是缓慢的;而若这个人有创伤经历,改变更是需要时间。每个人都需要牧养关怀,甚至这是一生之久的需要。但多数人依靠平常的恩典管道与朋友的帮助就足够。而有创伤经历的人,则更需要定期、深入的关怀。
牧者与基督身体中的其他肢体一起分担牧养工作,这对创伤辅导尤为重要。牧者要寻找教会或社区中可以提供帮助的人。理想情况是,能将某位会众转介给一位成熟、拥有专业资质(无论正式或非正式)的信徒,让这成为教会关怀事工的延伸。
当然有时候这样的人不存在,或这位会众已经找到了其他人来帮助他。这种情况下,即使牧师不是主要关怀者,也要维持有意义的牧养关系。例如每季与他见一次面,问一些问题:“我可以怎样为你祷告?”“你觉得自己目前卡在哪里?”“有关基督的哪些真理,比如他的死与复活、他所赐的圣灵,在你心里产生共鸣?”“有什么我需要了解的情况吗?”也要与他一起思考,看他目前是否有参与教会中一般的恩典通道——比如小组、可以一起读经祷告的朋友、服侍机会、圣餐等。特别是圣餐,这可以成为你们对话的机会:上帝借着圣礼如何对创伤者的灵魂说话?
在教牧关怀的过程中,牧者和受创者双方可能会听说一些减轻症状的方法,比如 EMDR 或药物治疗。对此,韦尔奇博士建议,只要圣经没有明示或暗示禁止的,牧者也不要禁止。相反,可以尝试那些能让躯体化反应平静的方式,但要确信:我们在基督里所得的帮助远比这些更深、更宝贵。牧者要刻意保持一个“不平衡”:来自神的帮助,永远比所有身体策略更重要(参历代志下16章12节;哥林多后书4章16–18节)。
3. 牧者个人作为主要辅导者
如果牧师选择为这位受创者提供定期牧养,那么也将沿用上文所述路径——认识这个人、安静身体、重述故事、帮助他活在当下。
此外,还要找一位值得信赖、对创伤关怀有理解的顾问,与你进行持续的牧养交流。顾问制度在专业辅导中是基本标配,但在牧会界却少被提及(不过在澳大利亚,牧者之间互相做辅导顾问已越来越普遍,许多教会甚至为此编列预算)。虽然我们确信,创伤最深层的医治唯有在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中得着,但也要知道,神喜悦我们谦卑寻求智慧的帮助与建议。
如果你不确定某人的挣扎是否真的属于创伤范畴,或者有人用“创伤”一词来改变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例如,不再强调包容、信靠那位公义审判的神、或和解,而是要求另外一方极度忏悔并受到惩罚),此时不用表示接受或者反对这个标签,只需要用圣经的方式来描述事情经过,寻求他人帮助一同处理,并且明白自己已经尽力,事情不会都如期待般解决。
韦尔奇博士在文章最后宽慰牧师们,牧会生活本已非常忙碌,这篇指导的目的并非为要加重负担,而是希望鼓励牧师们能更有信心走近受苦的人,认识他们,有智慧地关怀他们,并认识到:即使是你所迈出的微小步伐,也是必要的,而且比你想象中更有果效。
注:全文经编译而成,可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