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擅长讲故事的受造物。我们用故事来理解自己是谁、为何在此、人生的价值何在。我们讲述童年的记忆,是为了确认我们的身份;我们回顾失败与胜利的瞬间,是为了找寻意义的脉络。没有故事,我们便失去了方向。
我们讲述故事,是为了活下去。不是所有故事都一样。有些故事让人迷失——比如关于金钱、名声、权力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短暂地带来刺激,却不能赋予我们灵魂真正的家。
而基督信仰告诉我们: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技巧、更多的成功学,而是一个“更好的故事”。有一间教会有句常常重复的宣告:我们愿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故事和一个更好的家。这个宣言的力量在于,它直指人类心灵深处的需要:一个能解释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此,以及我们将往哪里去的宏大叙事。
圣经不是教条的合集,而是神的伟大故事
很多人以为圣经只是一些道德教训的合集,是劝人为善的宗教指南。但事实上,圣经更像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剧——它讲述了神如何创造、忍耐、介入、拯救、更新的故事。我们不是被邀请来遵守某些规则,而是被邀请进入一个“神是主角”的戏剧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使徒行传》中的讲道者(彼得、保罗、司提反等)在传福音时,常常回顾以色列历史,甚至整个人类的历史。他们在说:“你若不明白你所处的故事背景,就无法理解当下的事件,也无法分辨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唤醒听众:“你们的人生不是在一堆随机事件中度过,而是在一个有起点、有过程、有终点的宏大故事中展开的。”而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与复活——这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救赎的时刻”(eucatastrophe)的中心。
“救赎的时刻”与我们的小故事
托尔金发明了“救赎的时刻”(eucatastrophe)这个词来形容童话中那些意外却美好的转折。他说,这是“在悲伤中突然爆发的喜乐”,是一种“超越尘世之墙的希望”。而对托尔金来说,最伟大的救赎的时刻,正是基督的复活。
我们常常活得像这场“救赎的时刻”从未发生过。我们让自己的小故事主导我们的心思——职场的焦虑、家庭的冲突、人际的误解、自我的挣扎……我们被这些故事吞噬,以致看不见那个更大的、能解释一切的“好消息”故事。
但福音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是孤立的角色,而是神的戏剧中的演员。我们的失败不是句点,我们的痛苦不是终章。我们人生中的“悲剧”,在基督里可以被转化为“救赎的时刻”——不是因为我们能解决一切,而是因为神已经写好了结局。
正如C.S.路易斯在《纳尼亚传奇》的结尾写道:“对我们来说,这是所有故事的终结,我们可以最真实地说,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对他们来说,这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故事。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活,乃至在纳尼亚的所有冒险,都不过是封面和扉页:如今他们终于开始阅读那‘伟大的故事’的第一章,那是地上没有人读过的故事:那是永不止息的故事,每一章都胜过前一章。”
这些话不仅对书中人物成立,对我们也一样。如果我们不了解纳尼亚历险只是开端,就无法理解整个故事。同样地,若不把我们当下所经历的一切放进最终的背景,我们也就无法看清它们真正的意义。神邀请我们进入祂那更大的戏剧,赐下意义、比例与视角,唤醒我们对真正荣耀事物的敬畏之心。
耶稣如何转变门徒的“剧本”
圣经中,耶稣的门徒曾多次经历“视角调整”的时刻——他们原本关注的是人眼看为荣耀的目标,却被耶稣引向一个更深、更广、更永恒的叙事框架。这些调整,不是为了否定人的感受,而是为了让门徒从短视的“自我叙事”中醒来,进入神宏大、充满盼望的救赎故事。
1、“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从能力到身份
路加福音第十章记载,耶稣差派七十位门徒出去传道,他们回来时满心欢喜,说:“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路10:17)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属灵胜利——他们第一次亲身经历了神权能的彰显,似乎连属灵的敌人都被他们制服。他们自然感到兴奋,仿佛神的国度正大有能力地推进,他们也因此倍感荣耀。
但耶稣的回应令人意外:“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字记录在天上欢喜。”(路10:20)祂并没有否定他们的经历,而是将他们从短暂的事工成效中拉回到一个更核心的真理——你是谁,比你能做什么更重要。
耶稣在这里传达了一个颠覆性的观念:门徒的价值不是建立在他们“做”了多少事工或带来多大影响,而是在于他们“是谁”——是属神的儿女,是天国的子民,是蒙恩得救、名字记在生命册上的人。这是一种身份上的确认,而不是表现上的评估。
在今天这个“结果导向”的文化中,我们很容易也掉进类似陷阱。我们以成就来定义自己,用“鬼服了我”来证明自己的属灵成熟,用忙碌和影响力来换取价值感。但耶稣提醒我们:不要被事工成效绑架了你的灵魂,真正值得欢喜的,是你属于神,是你在祂国度中有份,是你已被祂记录在永恒的故事之中。
2、“无一石头留在石头上”——从表象到真实
另一次“视角调整”,发生在路加福音第21章。当门徒在耶路撒冷,面对巍峨宏伟的圣殿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可13:1)圣殿不仅是宗教的象征,也是民族的骄傲,更代表着上帝同在的记号。对犹太人来说,圣殿几乎等同于信仰的中心。
但耶稣却回应说:“论到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将来日子到了,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路21:6)在门徒还沉浸在眼前的壮观中时,耶稣却打开了一个更深远的视野——这些眼前所见的,再宏伟也不过是尘世的荣耀,终有一天要归于毁灭。
耶稣接着讲论末世的到来、国与国的征战、灾难、逼迫以及祂再来的日子。祂的目的,不是吓唬门徒,而是要让他们明白: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圣殿的砖石,而是神国的降临;不是属地的安逸,而是属天的警醒与持守。
这对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也是一种提醒。我们是否也常被外在的“圣殿”所吸引?或许是教会的规模、敬拜的震撼、活动的丰富,甚至是某种“成功的基督教形象”。这些并非不好,但若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外表,就容易忽略神正在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工作——祂更关心我们的心是否属祂,我们是否在盼望中预备自己,期待那永恒的国度显现。
让我们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
你愿意让福音重写你的剧本吗?也许你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也许你觉得自己活得毫无意义,也许你只是在慢慢习惯了“平庸的麻木”。但请记住:神在寻找你、呼唤你。祂邀请你进到祂的剧本中,不是扮演背景角色,而是成为祂恩典奇迹的见证人。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有放进神的大故事中,才有意义。离开这个故事,我们活得再努力,也只是不断在小叙事中打转。进入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福音不仅是一个道理,更是一种重新理解人生的方式,一种重新安排价值次序的邀请。它呼召我们从冷漠中醒来,从碎片中归整,从失望中抬头。
当我们愿意被福音的光照亮,“最伟大的故事”就会吞噬我们的小故事,为我们的痛苦赋予意义,为我们的挣扎指引方向,为我们的冷漠带来真实的温度。我们这些看似微小的人,能因参与这场伟大的神剧而焕发光彩。我们每一天都不只是“活下去”,而是“活在故事中”,活在那荣耀、真实、永恒的故事中。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