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牧”喧嚣之外:回归基层,发现身边的“好牧人”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21 14:03:04
分享与播放

提及“名牧”,眼下网络上的什么“名牧名言”、“名牧讲道”、“名牧视频”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牧”比比皆是。对于这些“名牧”,我的原则是:凡是来源不明的“名牧”标题链接一律不点击;凡是来历不明的“名牧”文章一律不看。因为我是基督徒,我只知道三一的上帝、只知道基督是我们的元首、只知道教会有牧师等传道人。至于“名牧”这个称谓,坦白说,我的见识有限,实在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牧”,也不清楚“名牧”与圣经中所设立的牧者有何本质区别,我只知道在圣经中并没有“名牧”这样的字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名牧”现象在当今教会中确实存在,包括一些信徒对“名牧”的追求。“名牧”在某些圈子中颇具影响力,许多“名牧”确实在讲道、写作、神学思考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传道人中也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因此,不少基层教会在举办培训活动时,往往热衷于邀请这些“名牧”前来授课、讲道,希望借此提升培训的质量与影响力。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对属灵生命的追求与对高品质教导的渴望。然而,现实情况却往往并不那么理想。邀请“名牧”来授课,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且高昂成本。

首先,“名牧”出行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团队,包括助理、同工、摄像等。其次,他们对接待条件有较高要求,不仅吃住要安排好,甚至每人都要安排单独房间,理由是“为了更好地预备讲道”。此外,“名牧”的“出场费”也不低,动辄几千元起步,甚至更高。有的教会为了邀请一位“名牧”来讲课,一次性接待十几人,整个活动的费用高达六位数,这对于许多基层教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面对这种现实压力,不少基层教会,尤其是县级以下的教会,开始重新思考培训的方式与方向。他们逐渐意识到,培训的目的不是“追星”,而是造就信徒、建立教会。于是,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悄然兴起——不再依赖“名牧”,而是立足本地,发挥自身资源。

最近我在走访一些基层教会时,欣喜地发现,有些教会已经在年度培训中取消了邀请“名牧”的环节,改为由本地教会的传道人轮流主讲。这些讲员来自本县甚至本乡的各个基督教活动点,有三十多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文、不同的生命经历出发,分享神的真理与牧养的经验。培训持续了两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场气氛热烈,传道人信心满满,信徒反响极佳。许多会众纷纷表示:“没想到我们自己身边的传道人讲得这么好,既接地气,又有亮光,真的一点也不比那些‘名牧’差!”还有人建议:“希望以后还能继续这样搞,让我们更多了解本地传道人的属灵生命和服事负担。”

这一现象让我深思:教会的培训,真的非得请“名牧”吗?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从内部挖掘潜力,培养本土的属灵领袖?事实上,基层教会自主开展培训,不仅可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立足本地,培养本土牧养团队

通过本地传道人轮流讲道,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神学思考,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长此以往,有助于建立一支稳定、成熟、了解本地信徒需求的牧养队伍。比如说有的教会搞了三天的培训都由自己的传道人来讲,其中既有有优秀的、也有稍显逊色的传道人。传道人之间也在互相比较,暗暗地鼓励自己要提高。

二、符合宗教事务管理的要求

在当前从严治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大背景下,讲员从外地来尤其是跨区域讲道,往往涉及审批、备案等复杂程序。而本地讲员则相对灵活,便于管理,也更符合政策要求。我们的基层教会要是在这方面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话,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三、节约资源,减轻教会负担

县以下基层教会的奉献款有限,经济条件并不富裕,有的甚至不能按时给专职的教职人员发工资。不请“名牧”,改为自己牧养、传道,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这些资源用于更有需要的地方,比如扶贫、探访、继续再教育、教堂建设等方面,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属灵效益。

四、增强本地传道人的信心与归属感

本地基层的传道人常年局限于自己的活动场所,他们的讲道往往存在局限,难以提高。如果定期集中起来讲道,举办“讲道比赛”、“传福音擂台”等,使得本地传道人被赋予讲台、被信任、被尊重,这样,他们的服事热情会被激发,属灵生命也会在取长补短中不断成长。这种“被看见”与“被重用”的体验,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有的市一级基督教两会曾经搞过全地区的传道人的讲道活动,并且评选出了若干个优秀奖励和参与奖,把所有讲道的讲章都装订成册,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层教会的培训、福音事工与信徒造就,不一定非得依赖“名牧”。不如将目光定睛于本地,充分调动本地基层传道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基层教会复兴的根本和基石。神在各地教会中都有祂所设立的仆人,他们或许没有响亮的名声,但却有着对羊群的负担、对真理的执着、对神的忠心。

总之,我们的教会应该立足于本堂、本地,不一定非得请“名牧”,这可以说是一个既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培养自己传道人的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当然,请“名牧”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按照程序报备获批即可。

“我必设立照管他们的牧人,牧养他们。他们不再惧怕,不再惊惶,也不缺少一个。”(耶23:4) 神所设立的牧人,不一定是“名牧”,但一定是忠心良善、善于学习、有进取心的好仆人,是立志于终身、甘心乐意奉献的好工人。愿我们各地的教会,都能发现并培养那些隐藏在人群中的“好牧人”,让他们在本地扎根、兴起,成为神家宝贵的祝福和财富。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