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近代来华十大使徒型传教士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5)

在中国近代宣教史上,有这么一群传教士充满火热的心志,勇于成为某地区宣教事工的开拓者,甚至影响了该地区或一个民族的历史。他们可以说是使徒型的宣教士,为中华福音事工做出巨大贡献。在此笔者为弟兄姐妹选取十位使徒型的传教士,透过他们的见证,了解其佳美脚踪。

 宾为霖牧师.jpeg

宾为霖牧师

宾为霖(William Chalmers Burns,或译:宾威廉、宾惠廉):他是苏格兰人,从小在《天路历程》的激励下,拥有了火热的宣教心志,年轻时在英美等地巡回布道,兴起大复兴。1847年,宾为霖听到中国的呼声,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华大地。他首先来到福建厦门,之后将福音拓展到漳州,为闽南地区外出宣教之始。此后,他又前往南京、汕头、北京等地,播撒下福音种子,并最终在牛庄(今:营口)停歇了宣教脚步。

宾为霖的座右铭是“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只要主让他去哪,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前往。他是戴德生的“属灵导师”,戴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属灵知识,提高了生命,是日后建立内地会的重要原因。此外,宾为霖还是《天路历程》最早汉译者,为这部属灵书籍在华传播做出贡献。

 杜嘉德牧师.jpg

  杜嘉德牧师

杜嘉德(Cartairs Douglas): 1855年,杜嘉德从英国来到厦门。第二年他就前往泉州安海拓荒,尽管遭到当地人强烈反对。但杜嘉德不畏艰难,毅然坚持下来,并使福音在此扎根。此外他还到闽南不少地方拓荒,建立教会。

1860年,杜嘉德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台湾。他看到此地的人文环境跟大陆的闽南地区基本一致,于是呼吁差会派遣宣教士来此传福音。在他积极运作下,不少传教士来到台湾传教,重燃宝岛的福音之火。杜嘉德可以说是近代台湾拓荒第一人。

1877年,担任来华宣教士大会英国教会的主席,他指出来华宣教士必须是最优秀的,因为中国是非基督教文明中最伟大的。他的观点无疑激励了更多人关注中国,投身中华福音事工。

 QQ截图20171108053600.png

傈僳使徒富能仁

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富能仁是内地会宣教士,他原为英国皇家学院高材生,但看到中国的属灵需求,毅然放弃锦绣前程来到中国宣教。他于1908年来到中国,并把后半生全部献给傈僳族的福音事工。

1913年,富能仁与同工首次进入傈僳族地区,而到了1918年傈僳族信主已达到6万人(有的数据是4-5万)。富能仁除了宣教,他帮助傈僳族移风易俗,不仅使他们的原始陋习得到改变,还让很多人禁戒了鸦片。他为了让傈僳族信徒读《圣经》,为他们创造了傈僳族文字。此外,景颇族、拉祜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也留下富能仁宣教的足迹。

富能仁在傈僳族的事工,深刻改变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傈僳族的信徒占到全族的百分之九十,为中国基督化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

20160426100613hJsG.png

海雅西与中国信徒 

海雅西(Jesse Boardman Hartwell):他是美南浸信会牧师的儿子,从小就对海外宣教充满热情。1858年,海雅西来到上海。两年后,他前往山东烟台,为近代最早到华北拓荒的宣教士之一。

1862年10月5日海雅西建立了在北街建立了教会,此为浸信会在华北的首个教会。海雅西以此为基地,把事工拓展到邻近的黄县、招远、平度、烟台等地,带领不少人信主,建立了几间教会。

1875年,海雅西回到美国,但他没有忘记对华的福音事工,继续在当地华侨中宣教。他在旧金山华侨中共侍奉14年,为当地华人教会做出巨大贡献。

 9e3df8dcd100baa12d1993e94410b912c8fc2eaf.jpg

古约翰

古约翰(Jonathan Goforth,或译顾约拿单):他是加拿大人,尽管从小对信仰缺乏热忱,但18岁的奇妙经历改变了他的生命。

1888年古约翰抵达中国烟台,之后前往河南宣教,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古约翰掀起了属灵大复兴,19世纪末,河南有数万人在他带领信主。他还前往朝鲜平壤,1907年领导了平壤大复兴,为今日韩国教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古约翰还在冯玉祥的军队里布道,带领官兵信主。

晚年,古约翰来到东北,将宣教工场拓展到吉林,他在长春、四平街等地设立宣教站,并向辽宁等地推进。可以说,古约翰是近代最著名的布道家之一,几乎每到一处,都能带领属灵大复兴。

 QQ截图20171108053141.png

季雅各

季雅各(James Gilmour):季雅各生于苏格兰一个属灵家庭里,1870年5月,他抵达北京。在此遇到一些蒙古人,深感很多蒙古人未听过福音,于是立志前往蒙古地区宣教。

此后几年里,季雅各多次进入蒙古族地区宣教,有时是带着妻子同行。他们在蒙古游牧民中工作,经常以蒙古包为家,时常要忍受草原恶劣的天气。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两人没有退缩,满怀喜乐地侍奉。有数以万计蒙古人听过季雅各布道,不少人受洗归主。

季雅各还将他在华十二年的经历写下来,撰成《在蒙古人中》,呼吁更多人关注蒙古族的福音事工。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他还前往蒙古地区,共向二万多人讲道,售出三千多册书刊,赠送四千多张单张,旅行了一千八百多哩路。极大促进了福音在当地的传播。

 01300000279088125965241067632.jpg

华中使徒杨格非

杨格非(Griffith John,格里菲斯•约翰,又有杨约翰、杨笃信的译名):杨格非年轻时身材矮小,长相稚嫩,被很多人称为“小孩子”,有人甚至戏称“小孩子去拯救中国归向基督”。

1855年,杨格非抵达上海,除了宣教,还前往太平天国地区考察,并极力劝说洪秀全等人放弃错误信仰。1861年,杨格非沿着长江西行,于6月21日抵达汉口,成为首位进入华中的新教宣教士。

杨格非以旅行布道结合街头布道的方法宣教,有时旅行距离远达3000英里以上,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各地都纷纷建立了教会,据统计在杨格非在华侍奉期间,仅湖北就至少100个传教站。由于其对华中教会的开拓之功,故被称为“华中宣教之父”。

 7d4bb9ed89_1435648083.jpg

传教士镜头下的新疆(二十世纪)

马之华(Percy Cunningham Mather,又译马慕杰、马尔昌、马洪特):马之华原为英国铁路职员,但在圣灵带领下,于1910年来到上海。不久,他深感新疆需要福音,于1914年踏上西行之路。

新疆的特殊处境没有吓倒马之华,他的宣教热情始终未减。他还积极了解当地文化,与很多穆斯林成为好友,不少当地人也逐步认可福音。1926年,马之华与维族同工开始在新疆北部巡回布道,向各族人民传福音。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出发,深入前往北疆各地,向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宣教,最远抵达中苏边境。

马之华在一次战乱中,因救治难民不幸被感染而安息。当他的安息礼拜进行时,无论基督徒、穆斯林或其他信仰的各族民众都自发来为他送行,足见其大爱得到了广泛认可。

 u=3396039455,1361621564&fm=27&gp=0.jpg

麦利和修建的福州天安堂

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麦利和生于传道人之家,1848年到达福州。此后十余年里,他把福音传遍福州以及闽北等地,带领当地人信主。

当然,麦利和的宣教事工不限于在中国,他更把福音拓展到日韩两国。1870年,他来到日本,在此后14年里,共带领1000多人受洗。1884年,麦利和前往汉城(今首尔),开拓了在朝鲜半岛的事工。

麦利和在远东三国宣教长达40多年,是罕见的将福音传遍中日韩地区的宣教士,为东亚的福音事工与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

 1ad5ad6eddc451da0db875b3b6fd5266d016321f.jpg

伯格里

伯格理(Samuel Pollard):1887年,年轻的伯格里受到非洲宣教士利文斯顿感人事迹的影响,激发了来华宣教的热情。来到中国不久,他就前往云贵的苗族聚居区传播福音。

伯格里在昭通、石门坎等地的苗族中宣教十多年,不仅带领很多人信主,更是创造了苗文、开办了学校,建立了医学,促进了当地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苗族不仅接受了福音,更是改变了落后面貌,石门坎也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

1915年,伯格里因为看护病人受到感染而安息,将生命留在了他所挚爱的土地。 

在中国近代史上,优秀的使徒型传教士远远不止以上十位,他们带着爱来中国,开拓福音禾场,带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归向基督。 

注:由于在《中国近代最具影响的十位传教士》一文中已经提到了戴德生,因此本文不再收录,特此说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