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牧师传奇》连载之三十三——重返故乡

编者按:《牧师传奇》是广东教会一位牧者所写的人物传记,传记采用第一人称,以回忆录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的外公孙溥俊老牧师一生中发生在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落实宗教政策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感人故事,再现了老一辈牧者忠于上主、忠于信仰、甘心舍己、乐于奉献的精神。愿上帝藉着前辈牧者的见证,激励更多年轻同工追随主耶稣的脚踪,勤做主工,忠勇向前……

“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 神,事奉他。”—— 申命记 6:13

重返故乡

出访韩国回来,姥爷借着教会换届的机会,谢绝了同工们的多次挽留,从主任牧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由于文革的十年浩劫,中国教会当时正呈现出一片青黄不接的局面,许多老牧师已经80高龄,还不得不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可姥爷却早早为自己培养好了接班人,才刚过六十就“激流勇退”了。

虽然不再参与教会大事的决策,但日常的教牧工作并没有减轻,不时要到教堂和聚会点讲道、举行圣礼,所以姥爷依旧很忙碌,不过这也是姥爷给自己的定位——退而不休。

1991年,七姥爷(姥爷的七弟)溥敏病重,姥爷回老家探望,期间拜访了当年和他一起去东北传教的老同学王牧师。文革过后,王牧师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被迫离开体制内教会,另立地方教会,当时王牧师已年过七旬,身体非常不好。据他说,秦皇岛较大的地方教会有三四个,其他未经政府登记挂牌的聚会点难以统计。有个别地方教会的信徒同工将体制内教会与钉死耶稣的公会划上了等号,认为到体制内教会聚会不得救;再加上教牧同工严重缺乏,山区的教会有信徒受洗三年还没领过圣餐。这样一来,就给异端邪说留下了可乘之机,它们纷纷混进教会,散布他们的歪理邪说,迷惑群羊……而作为秦皇岛教会的元老,王牧师却因为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有心重整教务,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听了王牧师的述说,姥爷沉默了……

回到家后,姥爷经过深思熟虑和恒切的祷告后,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重返故乡,振兴教会。

当时教会还没有完备的退休制度,更无社保之说,以姥爷的年纪也不可能被当地教会聘用了,这就意味着,姥爷回到老家后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太爷的大宅,连同救主堂都在文革中被拆毁,如今只剩三间瓦房在远离市区的龙虎庄,姥爷回去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再说,姥爷虽然身体很好,但儿女们却无去论如何都不放心他只身回到那陌生的故乡啊。

可是姥爷心意已决,别人再说什么都无计于事了。最后,万般无耐的情况下,姥爷回故乡的第二年,三姨辞去了鹤城市天鹅百货公司主管会计的公职,三姨夫辞去市运输公司司机的公职,带着表妹随姥爷姥姥举家南迁。

三姨说,她当时的心境就犹如康熙年间冲过俄国骑兵围追堵截东归故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的族人一样:那陌生的故乡,等待自己的是怎样的环境?还有那完全没有着落的工作……

回到故乡后,姥爷在教会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一切安顿停当,望着简陋的住房,他对三姨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凡专心信靠耶和华的必一无所缺。”姥爷一生严肃,不苟言笑,此时为了安慰女儿却引用了电影台词,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面对为主辛劳一生的老父亲,女儿还能埋怨什么,怪罪什么呢?三姨偷偷转过身去,擦掉流下来的泪……

好歹有个住处了,姥爷接下来就开始着手整顿教务。他走访了当地多个体制内教会和地方教会,之后在了解到的情况的基础上,与王牧师一起制定了整顿计划。这份计划可以说是姥爷一辈子侍奉上帝的经验总结,也正是这份计划,加上两位老牧师的拳拳爱主心,使得四分五裂的教会重又焕发生机。

一年时间,姥爷在三区四县的大小教会都举办了识别异端培训班,帮助弟兄姊妹识别异端;面对异端,姥爷总是引用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圣经来驳斥;面对弟兄姊妹极端、顽固的思想,他也借用基督徒行事的唯一准则——圣经来挽回。

经过两位老牧师一年多的努力,秦皇岛地方教会的各项事工终于走上了正轨。

就此,姥爷也开始了在故乡燕山大地上近二十年的侍奉……

(未完待续)

注:本文作者系广东教会一名牧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