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太仓基督教编年史(中) (1912-1949)

1912年,卫理公会美籍传教士邰生君被派往太仓传教。到太仓后,邰生君见位于王宅前教堂的讲道处过于狭窄,便资助美金1000元,供扩建教堂之用,以改善敬拜及学校的教学环境。

同年,卫理公会的王顺元牧师除了在位于太仓陆渡的耶稣堂传教外,还在当地创办了一所小学,名为慧恩小学。当时的慧恩学校位于陆渡镇北街,招收了30名学生,教师为顾息兮,办学费用来自于学费、募捐,办学两年,因为办学经费不足,被迫停止办学。

1913年,卫理公会位于城内王宅前的礼拜堂开始拆除重建新的礼拜堂。教会在美籍传教士邰生君的支持下,也继续向各地信徒募捐,将旧的教堂拆除重建。新建成后的教堂,建筑面积为126平方米,附房413平方米,楼房10间,平房2间。直至20世纪80年代,礼拜堂仍然完好。

1914年,圣公会在太仓的传教工作因麦甘霖会长事务繁忙,一些事物来不及处理,遂把太仓的传教工作交由沈嗣信会长负责。沈会长主持工作后,筹得千元资金,于1914年的除夕,购得太仓南堍朱姓房屋一所及余地若干,为后来圣马太教堂的建造提供了土地支持。

1915年,上海中华圣公会郭斐蔚主教开始差派圣约翰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石晋荣教士来太仓传教。石晋荣牧师(1889-1974年),1889年出生于上海闸北区,1897年,八岁时随父母到上海江湾圣公会的圣保罗教堂做礼拜,听颜如松、吴虹钰牧师讲道后,有感立志为牧师。在颜如松、吴虹钰牧师的培养下,1911年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1915年石晋荣牧师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主动请缨前往乡村传教,经圣公会郭斐蔚(E.R.Graves)主教的同意,前往太仓,开始购地建圣马太教堂,至此开始了与太仓长达三十年的不解之缘。

d7fccee8d536f8029b5e76d48efa5a7.png

图表 1 石晋荣牧师(图片来自网络)

石晋荣于1915年到达太仓后,就将由前任沈嗣信会长筹钱购买,位于城内皋桥南朱姓房屋大加修理,改建为礼拜堂及牧师住宅,系圣马太堂的前身。

1917年,石晋荣由会吏升任圣马太堂会长后,又创立了培德小学。培德小学位于圣马太教堂内,单班制,由石晋荣会长任校长,教友唐镇玉、吴美珠、叶锦清先后在校任教,学生周间学习知识,周日则要参加礼拜活动。

1918年,上海安息浸礼会驻华总会增派新克兰女医生到太仓浏河协柏佩兰医生进行医疗、播道工作,至此安息浸礼会在浏河的传教医疗事工,特别是医疗事工,又得到了一次大的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西医院。

1920年,民国九年(1920年),张士佳牧师受卫理公会上海差会的委派,在浏河镇北街33号购置土地,建设尊经堂,并下设牌楼堂。尊经堂的现址为浏河镇中心北街218号,位于浏河古镇区域内,遂成为浏河古镇的旅游景点之一,基本架构保持完好,由五间房屋组成的主堂,两间厢房和一个小院子组成。80年代,宗教政策落实后,进行过短暂的聚会。如今,尊经堂经过数次的修整后,已看不见任何留有基督教的印记。

1fe38daeb6b598821d98b6e6a47353e.png

图表 2 位于浏河古镇的尊经堂,已有百年历史

1921年,安息浸礼会传教士柏佩兰小姐为纪念其当牧师的父亲,在美国筹资后回太仓浏河购地十亩,建造了惠中医院。每逢礼拜六则停止门诊,借门诊室举行礼拜活动,当时参加聚会者增至二十多人。但就在医院逐渐成型和聚会人数不断增长之际,因1924年发生的齐卢战争被毁,元气大伤,而后,又在废墟中被迫重建。

1922年,卫理公会在1910年后把福音传进太仓璜泾地区后,于1922年创办了教会学校,学校由璜泾基督教堂牧师翟复出创办,校名不详,学生毕业后可保送升学,甚至可推荐到外国留学。由于传教在当地属于初始阶段,当地人不够信任,入学学生不多,后来因为办学经费不足,约于1926年停止办学。

与此同时,卫理公会所属的璜泾基督教堂还在太仓时思地区创办了东吴二十四校。学校借时思街南市梢张烔才加的私宅上课,设有2-3各班级,学生50-60人,聘请张烔才、包学飞、陆宝之任教。课程设有古文、英文、美术、唱歌等。1926年前后,学校也因为经费不足而停办。

1922年,圣公会基督徒,著名报人张竹平在民国11年(1922年)进申报馆工作,开始他卓越的报业经营和管理人生。在申报馆工作期间,以卓越的报业经营管理才能与业绩,受到史量才的器重,被提拔为经理兼营业部主任。

5dfd69c925ee63114c740414e9cff78.png

图表 3 张竹平(图片来自网络)

1923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卫理公会在太仓岳王东街建立了耶稣堂,信徒主要为周围的乡民。可惜不久之后,耶稣堂于1936年在抗日战争时,被日本军机炸毁。

1924年,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美国卫理公会陈杏航牧师在沙溪古镇区,今沙溪河南街一带建设基督教民恩堂,开始在此聚会,广传福音。而后,又开始下设璜泾分堂。

1924年底,齐卢战争以苏胜浙败而告终。在太仓传教的基督教各派,也开始马不停蹄的重建因战争被摧毁的教堂、学校等设施。此时安息浸礼会也派美籍传教士康克兰前往太仓浏河,重建被毁的惠中医院和教堂。康克兰女士到达浏河后,在原废墟中重建惠中医院,建成三层西式小楼,作为医院的主体建筑,康克兰任院长。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尤其以肺科治疗为特色,吸引了浏河周边宝山、嘉定一带人士前来求助。

1926年,卫理公会美籍传教士到太仓浮桥传福音,于1926年在浮桥镇西街十字路口施万泰酒店对门购买三排房屋作为教堂使用,每排有6间,中间有天井,后来请沙溪一对夫妻前来牧养。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停止聚会。1987年又重新在一位信徒家中开始聚会。

1927年,民国16(1927)年,柏佩兰、新克兰、康克兰三位传教士报请美国安息日浸礼会总会拨款,又购置了5亩多土地,开始建造福音堂及新建医院用房,教堂建筑面积290平米,建好后由邬姓先生负责传教。在此期间,教会事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属于成长期,柏佩兰、新克兰、康克兰三位传教士献身于教会各项事业,形成“三兰鼎足”之势。

e88166b94befbb0a00b6bfd3a23c176.png

图表 4 浏河福音堂建堂碑刻

1928年,张竹平负责《申报》、《时事新报》两报社成立的申时电讯社,扩充资本,聘请专员,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称道,当时在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社中,申时电讯社为榜首,能和外国通讯社一争高下。

1930年,张竹平主办《时事新报》,得到蒋介石支持,为上海滩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1932年又创办了《大晚报》,并将其与《大陆报》、《时事新报》、申时电讯社组成“四社”,实施集资经营、联合办公,是一次向托拉斯化发展的探索,张自任各社经理。

1933年,民国22年(1933年)开始,石晋荣牧师在上海、太仓等地筹款4000余元,仿上海圣彼得教堂而建太仓圣马太新堂,于1935年建成。新堂位于城厢皋桥边,建设面积132.5平米,附房320平米,教堂采用中式建筑,为清一色清水砖砌,肃穆端庄,设有董事会等。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卫理公会在璜泾建设耶稣堂,属沙溪牧区,由吕庚福牧师具体负责。耶稣堂位于璜泾生产街39号,主堂面积200平米,附房400平米。1956年停止礼拜,教堂由政府房管部门代管,2005年在原址建造新堂,同年8月份投入使用,目前正常礼拜人数约150人左右。

40ee36eebe8953baf2b9e465e7d1521.png

图表 5 1935年建成的圣马太教堂纪念碑文

1937年,由石晋荣牧师创办的培德学校在办校约二十年后,由于1937年,淞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牵连太仓,石晋荣牧师在圣马太堂坚守至1937年8月13日开始被迫撤离,避居上海至上海一亲戚家,培德小学也随之被迫停办。

1942年,抗战时,圣马太教堂一度停止活动,无人主礼日常活动,至1940年后,圣马太教堂恢复礼拜活动。1942年,石晋荣牧师回太仓圣马太堂复任旧职,并兼任上海嘉定善牧堂牧师。

4d6fb242f65e69f92163d76aef2ef6a.png

图表 6 位于上海嘉定的老善牧堂(图片来自网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康克兰女士又重新被派往浏河,承担主持医院的重建工作。在美国差会的帮助支持下,康克兰女士依靠当时医院董事会朱恺俦、吴琢之、吴仲裔、赵锡廷等人的扶持,开始募资重建惠中医院。重建后的惠中医院,共造房屋30间,面积1410平米,其中病房6间,床位26张。设西医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每年门诊量7000多人次,住院达500多人次。主要医疗设施有30毫米x光机一台、显微镜一架等。[1]

1946年,当时全太仓县共有七所建堂,信徒1738人。

1947年,康克兰女士病逝于上海,结束了一生的劳苦,安息主怀。紧接着,安息日浸礼会差派美籍传教士、原海军少校军医方甘来太仓浏河接续康克兰女士的工作,负责惠中医院及教堂事务,任惠中医院董事会会长,赵锡庭为名誉会长,董事会成员包括朱恺俦、吴琢之、吴仲裔等。这些董事会成员,都是当地人,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威望,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惠中医院运作至1949年解放前夕,已拥有医师5人,其中美籍医生2人,护士3人,职工5人,床位30张。医院主要以肺科为主,占床位18张。整座医院较以往又有所扩大,土地面积增加至15亩,建筑面积2800平米,年门诊量8000多人次,住院600多人次。硬件上也增加了汽车、摩托车、柴油发电机等。

当时浏河福音堂的牧养方面,主要由上海惠中堂负责。前期,上海惠中堂会每周六派人来福音堂主礼礼拜。1947年则是每月的第一个礼拜,由派庄淑莲牧师前来主领圣餐,并主持受浸仪式,直至1948年派胡宏静女士来福音堂传教。这一阶段,教会各项事业都进入成熟期,平常礼拜60人左右,节日超过百人。成立了七人执事会,共同管理堂务。

(未完,待续)


[1] 引自娄东文化丛书第一辑:《古港浏河》,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太仓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