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与伽利略、开普勒齐名的科学家,促进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在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中,有不少是博学多闻的科学家,他们把先进的科学传入中国,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而这其中有一位传教士是当时在欧洲与伽利略齐名的学者,他的中文名字叫邓玉函(Johann Schreck)。
1576年,邓玉函生于德国康斯坦茨一个律师家庭。1590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学医,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此后他相继在德国纽伦堡大学以及意大利帕多瓦继续深造,并掌握了数学、天文学等等知识。在意大利,他结识了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并成为亲密好友。此外,在欧洲天文学界,他又常与科学家开普勒交流,使其学识日益增进。
1611年,邓玉函与伽利略一起,被意大利猞猁研究院吸收为第七位院士,在当时只有“为当时第一流科学家方能获得的殊荣。”由此可见,邓玉函在科学领域的造诣之高了。
1611年,邓玉函加入耶稣会,并于1618年祝圣为神父。此时他的学术日益精进,不但精通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等学科,更是通晓拉丁、希腊、希伯来、英、法等八种语言,为当时欧洲德高望重的学者之一,成为一些君主的座上宾。
当时,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在欧洲招募科学人才,以促进在华宣教事业。邓玉函通过他的介绍,对遥远的东方产生了兴趣,于是与他的同乡汤若望等人一同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1621年,邓玉函进入中国内地,先后在广东、江西、浙江等地传教,最终于1623年来到北京。此时他已经掌握了第九门语言——中文。大明内阁次辅徐光启当时负责重修历法,他在宣武门教堂东首善书院,设历局治历,邓玉函在当时被视为最博学的来华耶稣会士,于是被徐光启上奏崇祯皇帝,希望能重用这位科学家。由于邓玉函精确地推算了一次日食时间,让朱由检非常佩服,于是委以重任,参与《崇祯历书》的修订。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邓玉函给远在欧洲的伽利略、开普勒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寄到中国。开普勒收到他的请求后,立刻写了回信,并寄上了他所著的《鲁道尔夫测表》。可是当信件到达北京时,邓玉函已经安息了。
原来邓玉函的身体一直不好,虽然精通医学,但仍无法治愈。于是他对中药产生了兴趣,并亲自配药。可是尽管他是优秀的科学家,但尚未掌握中药的药理,因而配错了药,加剧了病情,于1629年安息,年仅54岁。
可是邓玉函的学术成果深刻影响了其他耶稣会士以及中国士大夫。他的德国老乡汤若望接过了他的衣钵,促进了中国天文科学的发展,比如现在使用的农历,最后一次修订,就是汤若望运用西方科学知识制定的。
除了天文学,邓玉函还将力学、机械制造、生理学、解剖学等等当时世界前沿的知识传入中国,促进了我国科学的发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