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在地上的,何止是一碗炒饭

作者: 思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0-22 17:35:05
分享与播放

就在刚才,那小饭店里,所有人都被吓到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因为他哥说了句什么,突然抓起面前的碗,狠狠砸在地上——“砰”的一声,像炸弹爆炸。碎片和炒饭溅得到处都是。他头也不回地冲出门,他哥愣了一秒,赶紧追出去。 

整个店里安静得可怕。我们这些吃饭的人,都端着碗,呆住了。 

说实话,我心里不是责备,而是难过。 

这让我想起上周在小区里看到的另一幕。 一个妈妈对着女儿吼:“我每天辛苦工作,你就考这么点分数?”那女孩低着头,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却咬着嘴唇一声不吭。那种沉默,和今天这声巨响,其实是同一种疼痛的不同表达。 

这孩子砸掉的,真的只是一碗炒饭吗? 

不,他砸的是心里憋了太久的那股劲。是每天做不完的作业,是每次考试后的排名,是爸妈总拿他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是手机里光鲜亮丽的世界和现实中普通自己的落差。所有这些压在心里,像高压锅一样,终于在这一刻,因为哥哥的一句话,彻底爆了。 

我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把房门摔得震天响,也曾对父母的关心恶语相向。 不是不爱他们,是那时候的心,像个装满沸水的壶,盖子一直在跳,除了用最激烈的方式掀开,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我们总爱说现在的孩子“叛逆”。可有多少大人真的愿意蹲下来,听听他们心里那场海啸的声音?那个摔碗的瞬间,其实是他能想到的、最笨拙的求救。 

你看地上,金黄的蛋炒饭混着碎瓷片,像不像一颗破碎的心?这颗心想被理解,想被温柔对待,想累了的时候能安心吃顿饭。可当这些最简单的需求得不到回应,它只能用最激烈的方式喊出声来。 

那个冲出去的背影里,有愤怒,有委屈,可能还有一丝后悔。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有人能懂他的难过,期待一个不带着说教的拥抱,一句“我知道你很难”的安慰。 

这时,旁边桌的大妈摇头叹气:“现在的孩子啊,脾气真大。” 我却在想:如果我们只看见摔在地上的碗,却看不见摔在地上的心,那该多可惜。 

说实话,看着这一幕,我想对所有的父母、老师说:下次当我们想批评孩子“不懂事”时,能不能先问问自己——我懂他吗? 

那个摔碗的少年,他需要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个能接住他情绪的人。在他举起碗的那一刻,如果有人能看见他眼里的泪光,听见他心里的求救,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店老板开始打扫碎片,嘟囔着:“可惜了这碗饭。” 是啊,饭可惜,但更可惜的是那个夺门而去的少年,和他心里那份无处安放的委屈。 

夜深了,不知道那个男孩有没有被他哥找到。希望他哥见到他时,说的是“我们回家”,而不是“你错了”。希望巷子深处,哥哥能轻轻拍拍弟弟的肩,说:“哥知道你难受。走,我们再去吃碗面。” 

也希望每个在情绪中挣扎的孩子,都能被温柔接住。更希望每个大人,都能学会在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给他最需要的爱。 

因为被理解的情绪,从不需要以破碎的方式表达。每一个摔碗的少年,等待的不过是一句:“我懂,我在,我们一起想办法。”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下一次听见破碎的声音时,不只做个目瞪口呆的旁观者,而是成为那个懂得弯腰,一起收拾碎片的人。因为收拾地上的碎片只需要扫把和簸箕,但收拾心里的碎片,需要的是理解和时间。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