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功课中,活出家庭的见证

作者: 晨星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10 15:22:29
分享与播放

小张姐妹的丈夫是全家唯一的信徒。婚后,他们育有一个四岁的孩子。丈夫的两个姐姐因全职照顾孩子,常带着各自的两个孩子回娘家居住,让家里变得热闹。加上小张的孩子,五个孩子聚在一起——最大的五岁,最小的才十个月,每日哭声与闹声交织,“案子”一桩接一桩,总也断不完。

每天下班后,小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这个喧闹的环境,心情也愈发沉重。她心中不免升起怨气:姐姐们既然都已成家,为何还要天天带着孩子回来?她渴望一点属于自己的清静而不可得,甚至还要在疲惫中强打精神,陪儿子完成手工作业。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下,苦毒在她心中悄然堆积,让她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脸上的神色也写满了压抑不住的怨尤。

在一次礼拜听道时,牧师的话深深触动了她:“我们若平日失了‘情’,届时就无‘理’可讲了。”这句话像一根刺扎进她的心里。她想到自己向家人传福音的使命,却连最基本的爱与包容都活不出来——若不能爱看得见的家人,又怎能让他们接受那位看不见的神呢?

醒悟后的小张决定改变。下班后,她特意为两位大姑姐买了她们爱吃的辣条,给孩子们带了糖葫芦。回到家,她热情地给他们打招呼,分发礼物。孩子们欢天喜地围上来,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晚饭后,她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读绘本、拼积木,家中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小张内心也充满了喜乐和满足。

耶稣曾教导:“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是有福的。”(参路11:28)我们常常说爱神,生活中却仍以自我为中心,以致他人难以在我们身上看见基督的样式。

这样的道理,不仅在小张的身上得到印证,也在一对夫妇的见证中显明其真实。

一位信主二十年的姊妹,丈夫罹患肺癌晚期却坚决不信主,L牧师与几位同工前去探望。一进门,姊妹对丈夫说:“教会的人来为你祷告了。”他却面朝窗户,背对来人,不理不睬。同工们唱完赞美诗,他依旧沉默。L牧师便请其他人暂退,以弟兄的身份坐下来与他交谈。

L牧师诚恳地说:“我们知道你正承受病痛,但信主之人生命有依靠,心中有平安,不惧怕任何环境。”听到这里,丈夫慢慢转过头,轻声问:“你要喝水吗?我给你倒杯水。” L牧师婉拒后,继续分享:“人人都有一死,但死后要往哪里去?死亡不是终点,我们都需要为永恒的生命做准备。”接着,他清晰讲解了福音的真理与耶稣的救恩。丈夫深受触动,表示愿意信主。可就在带他做决志祷告前,他突然打断:“等等。我愿意信你所信的‘耶稣’,但不信她(妻子)所信的‘耶稣’。”

这句话令人痛心。原来,这位姊妹虽在教会诗班热心服侍,在家中却三十年未称婆婆为“妈”,与小姑关系紧张,还与邻居因为盖房子发生激烈争吵。丈夫不愿信主,正是因为未从妻子身上看见基督的样式,没有经历信仰的真实。

“许多人为家人的祷告,求神改变他们,让他们接受福音。”这次探访后,L牧师语重心长地说:“但关键不在这里。当你的生命真正改变,家人才会因看见你而相信这位神是真实的。”

这两个见证都指向同一个真理:信仰不是外在的仪式,而是内在生命的更新;传福音不只是话语的宣讲,更是生命的流露。

我们要真心爱主,活出好的生活见证——特别是在婚姻和家庭中,使自己在家人面前有说话的底气。我们要主动关心家人的需要,他们的需要其实是上帝赐给我们切入福音、见证耶稣的好机会。

当我们愿意放下自我,活出基督的爱时,家人才能透过我们的改变,看见那位又真又活的神。求神帮助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活出美好的见证,让未信的家人因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