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祭的二十三个含义(下)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14 22:10:08
分享与播放

问候亲爱的弟兄姊妹在基督里平安!我们继续来分享关于献祭的话题。

17.摇祭(Wave Offering),是犹太教献祭礼仪中的一种,主要在旧约圣经中有所记载。顾名思义,所谓摇绩就是要在献祭的时候摇动。摇祭的核心在于献祭时摇动祭物,以求上帝的垂顾和祝福。摇祭这是一种特殊的献祭方式,祭司会将祭物摇动,象征着将祭物的功德传递给信徒。出埃及记29章24节:“都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摇祭常与燔祭、平安祭等其他祭礼一同进行,形成完整的献祭仪式。

摇祭在圣经中的出现是在以下几种场合或情况下:献平安祭时,献祭者举起牺牲的右腿或右肩,摇其前胸,祭物献后归给祭司;逾越节的第二天,用地里刚成熟的谷子一束献于上帝,这时也要摇动祭物;五旬节时用新麦做的两个饼及两只羔羊作平安祭的摇祭;麻风病患者行赎愆祭时也要行摇祭,届时,祭司要取一只公羊羔献为赎愆祭,并和那一罗革油,一同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丈夫因怀疑妻子不贞而行疑惑的素祭时也要行摇祭。

虽然现代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不再普遍实践摇祭,但其象征意义——即对神的奉献和感恩——仍然在信仰仪式和信徒的生活中得以体现。

“以色列人所献的举祭并摇祭,都是你的,我已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分,凡在你家中的洁净人都可以吃。”

18.举祭(Heave Offering):是古代以色列宗教仪式中的一种献祭形式,与摇祭类似,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在某些宗教仪式中,祭司会将祭物举起,这是一种象征性的献祭,代表着将祭物献给神。举祭是旧约中的一种祭祀方式,属于摩西律法的一部分,是以色列人献给上帝的常见祭品之一。与摇祭不同的是,举祭的动作是向上举起,而不是左右摇动。“作亚伦和他子孙从以色列人中永远所得的分,因为是举祭。这要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

希伯来文中“举祭”的原文是“תּרוּמָה”(Terumah)。举祭的原意是“高举”或“高抬”。“ 摩西把贡物,就是归与耶和华的举祭,交给祭司以利亚撒,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在耶和华面前举起的祭,预表升天并高举的基督,即“远超过一切”的那一位。祭司们需要把这个祭举起来,象征着基督被神高举到宇宙之上。在具体的仪式中,举祭涉及到从祭品中取出一部分,以双手高举着将祭品奉献给上主,表示已献与上主。这种祭祀行为不仅是对上帝的敬拜,向上举起的动作表达将祭物完全献给神,象征信徒对神的依赖和感恩;举祭的目的是祈求神接受祭物并赐福给献祭者;举祭的一部分通常归祭司所有,作为他们的份,象征神对祭司的供应,也富含着对基督的预表和象征意义。

今天我们基督新教虽然没有了举祭,但其象征意义——即对神的奉献和感恩——仍然在宗教仪式和信徒的生活中得以体现。我们个人在某种场合举起自己的双手或把祭品、教会派发的礼物高举也是一种献祭和敬拜。

19.赎愆祭(希伯来文:אשם,Asham),在圣经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献祭是为了补偿过错或罪行,信徒通过献上祭物来请求神的原谅和赦免。它不仅是对上帝的献祭,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赔偿和和解。 以下是赎愆祭在圣经中七个的特别意义。

赎罪与赔偿:赎愆祭是赎罪祭和燔祭的结合,它不仅涉及对上帝的罪的赎罪,还包括对人的赔偿。当一个人犯了罪,比如偷窃、欺骗或抢夺,他需要通过献赎愆祭来向上帝认罪,并且对人进行赔偿。

经济赔偿:在物质上亏负人的事物,如捡的、骗的、抢的,凡使用不公正的手段所掠取的财物都当如数归还,还要加上五分之一,作为对失主的补偿。这体现了对受害者的公平和正义。

属灵的记号:赎愆祭也具有属灵的记号意义,如抹血和抹油的记号,象征着得救和得赦免,以及受圣灵恩膏和得生命的记号。

遮羞的祭:赎愆祭也与遮羞有关,亚当、夏娃犯罪后需要皮子遮羞,赎愆祭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这样的意义。

公义的原则:赎愆祭强调了当人犯错得罪人时,不仅要在上帝面前处理此事,也要对人公平,待人公正,这体现了公义的原则。

悔改与和解:赎愆祭要求悔悟的罪人赔偿不当得利,并多偿付百分之二十,这不仅是对被害人的公平,也是对加害者良心的安慰。

耶稣基督的预表:在新约中,耶稣基督的牺牲被视为赎愆祭的终极实现,祂的牺牲满足了赎愆祭的要求,为我们的罪付上了代价。“‘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20.火祭(Burnt Offering):是古代以色列宗教信仰仪式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献祭形式。火祭被称为馨香的火祭,意味着它是神所喜悦的。在圣经中,“馨香”一词原文有“安息”之意,象征着使神安息和满足。这是一种通过火来献祭的方式,象征着净化和转变,通过火的力量来净化祭物和信徒的心灵。旧约出埃及记29章18节记载:“要把全羊烧在坛上,是给耶和华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火祭涉及流血,象征着生命的代赎。血代表生命,无罪的生命才能代赎有罪的生命,这预表了耶稣基督作为神的羔羊,其无罪之血为信徒的罪付上代价;火祭是人与神和好的方式之一。通过火祭,人的祷告、赞美、悔改和爱心被带到神面前,象征着人与神关系的修复。“ 祭司要为以色列全会众赎罪,他们就必蒙赦免,因为这是错误。他们又因自己的错误,把供物,就是向耶和华献的火祭和赎罪祭,一并奉到耶和华面前。”在民数记中,规定了以色列人应定期献上火祭,包括日常燔祭、安息日和初一的献祭,以及逾越节和七七节(五旬节)的献祭,这些都是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的食物。“这是耶和华的节期,就是你们要宣告为圣会的节期。要将火祭、燔祭、素祭、祭物并奠祭,各归各日,献给耶和华。 ”

火祭中的祭物从固体物质经焚烧变为气体,象征着从属地到属天的转变,如耶稣复活后的身体变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火祭的祭物被焚烧后上升,象征着献祭者的敬拜和祷告上升到神面前,接近神。

虽然现代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不再普遍实践火祭,但其象征意义——即对神的完全奉献和赎罪——仍然在宗教信仰仪式和信徒的生活中得以体现。

21.挽回祭(Propitiation) :本义为和解。在《旧约》中,雅各派人向以扫送上厚礼,以解其心头之恨(参见创世记32章20节);摩西为百姓代祷,以平息耶和华的怒气(参见出埃及记32章30节),皆为了求得和解。除送礼、祷告外,挽回之法还有献燔祭、赎罪祭、赎愆祭等。新约称耶稣在十字架上流血献身,使罪人与上帝复和,就是以自己的身体献了挽回祭。这是我们信仰当中的一个“大祭”,意义极为重要。

挽回祭指藉主耶稣基督宝血的洗净,平息神对我们罪行的忿怒,得以与神和好;指神差祂儿子在十字架上担罪这件事显明了神爱的性质,是牺牲的爱,是主动赐给的爱,是无私的爱。

22.馨香的祭(Fragrant Offering)。它主要指代那些被上帝所悦纳和喜爱的祭物和祭礼。“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民数记15章7节)

馨香之祭在圣经中象征着上帝对祭物的悦纳。当以色列人真心诚意地献祭时,上帝会视这些祭物为馨香之祭,因为这些祭物代表了悔改、信靠、委身和顺服。

馨香的祭分为以下几种:

基督的馨香之气:在新约中,保罗用“馨香之气”来形容耶稣基督。耶稣基督为人类舍己,成为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上帝。这馨香之气代表了耶稣基督为人类带来的拯救、永生的生命,以及上帝对人类的祝福。

基督徒的馨香之气:保罗也提到,因为他认识了耶稣基督,他也有基督的馨香之气。这种馨香之气源于对基督的认识和救赎,并且需要散发出去,即通过传递福音使更多的人得救。

馨香的火祭:在旧约中,馨香的火祭指的是那些在献祭时因焚烧祭物而发出香气的祭礼。这些祭礼包括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它们都被称为馨香的火祭,因为它们在献祭时会发出馨香之气,为上帝所悦纳。

主耶稣基督是最伟大馨香祭。“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我们在基督身上所看到的,第一个乃是祂舍己的爱。基督徒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原则,就是爱,而这爱并非天然属情感的爱,乃基督十字架的爱。只有出于基督,又经过十字架炼净的爱,才对人有真实的益处,能发出馨香之气,蒙神悦纳,使神满足。每逢我们来到神面前,总要携带供物和祭物来献给神,而不可空手朝见神。

23.献祭: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所有形式的献祭,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信徒对神的敬仰和奉献的表达。

对于献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必须向祂献祭,这是圣经真理的教导:“但那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领你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们当敬畏、跪拜,向他献祭。”除了这些仪式和外在的,我们更要以身心来献祭。

(2)不是所有的献祭都蒙祂的悦纳。“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箴言15章8节)再来看看圣经比起外在形式,我们的信仰更强调内在真实。在人类社会,不能无视形式或仪式,但形式不能成为目的,它只能是工具。上主大大责备了以色列形式上的祭祀、节期和祷告等,主耶稣也警告了当时陷进假冒为善与形式主义的文士与法利赛人,并现身说法地教导了安息日的真正意义。

(3)“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陈明公平正义的行为,远比宗教活动让神喜悦。这一向是旧约、新约的思想,但我们常常忘记这件事情,每每成为制度或既得利益者的帮凶,这真是值得我们多加自我反省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圣经希伯来书10章11节也说:“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

(4)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参阅希伯来书10章)这以上的经文最清楚不过的告诉我们:主耶稣基督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了。

献祭不仅是基督教信仰仪式的一部分,它也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通过献祭,信徒与神建立了联系,表达了他们的信仰、感激、悔改和请求。这些献祭的形式和意义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但它们的核心目的始终不变:通过奉献来加强与神的关系,寻求神的指引和祝福。无论是在旧约时代,还是在现代的教堂里,献祭都是人类对超越自我的渴望和对神圣的敬畏的体现。通过这些献祭,信徒们不仅在物质上表达他们的信仰,更在精神上寻求与神的合一,这是人类宗教经验中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方面之一。“所以弟兄们,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好,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关于献祭的分享到这里就完全结束了。献祭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疲惫和灰心,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走这条路,就一定能够收获上帝所赐的宝贵祝福。因为献祭的力量是无穷的,献祭的意义是永恒的。愿赐平安的主耶稣基督随时随处亲自给我们平安,愿主常与我我们众人同在!

献祭,我们向祂献祭;献祭,我们行公平仁义。我们把心灵交托献祭,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全文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