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十字架”与“和合”之道

作者: 洪道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19 14:02:43
分享与播放

走钢丝绳的人一般会手持一根细长的竿子,左右之间有轻微的摆动,然后在轻微的摆动中一步步前行。这根竿子就是“平衡杆”,是用来平衡重心的,人在重心不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根竿子进行调节,将失衡的状态拉回来。

人走钢丝绳是这样,走属灵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说跟随主的人必须用两个翅膀飞翔,一个是读经,一个是祈祷;传道的人应当读两种书,一种是圣言,一种是报刊。另外诸如信心与行为、灵性与理性、生命与恩赐、公义与慈爱等都需要平衡。陈泽民说:“我们的信仰有两个端点,一个是神,另一个是人,两点需要适当分开、维持某种张力,因为信仰就在两点中生发。”

在诸多神学要义中,我发现“十字架”与“和合”是两个比较特别的点。因为“十字架”代表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和合”是对矛盾的化解。“十字架”更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只要人选择跟随主,就会有十字架;至于“和合”,一方面是救恩的特质,因祂为我们成就了和好、和睦与和平,另一方面则是人需要努力的方向,人应当靠着恩典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及冲突。“十字架”若要与“和合”达成平衡,就要在容许十字架的矛盾存在之前提下,努力化解人生其他方面的各种矛盾。

一、背起十字架跟随主

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和合”的文化,正所谓“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我们不喜欢走极端,不喜欢冲突,不喜欢战争,因为知道仇恨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冤冤相报何时了呢?只有“和”才能止息一切纷争,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社会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当然,我们虽然讲“和合”,但也不得不面对“十字架”的问题,因为这是主对我们的呼召。主让我们背起十字架来跟随祂,并不是让我们去与他人主动制造矛盾,而是提醒我们,跟随祂的人必须承受因为跟随祂而带来的“矛盾”。这种矛盾并不是因为信徒的行为不够好造成的,而是根本性的,并且是普遍存在的。

主曾经说过,“学生不能高于先生”。主怎样背十字架,跟随祂的人必然也会有相似的遭遇。当然,十字架不仅来自外界,也来自于我们属肉体的生命。当我们要跟随主,遵行祂旨意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肉体也会起来阻碍我们。但人绝不能妄图透过与肉体妥协来达成“和合”的目的。因为随从肉体的就是死。

“十字架”是人遵行主旨意的结果,人却不该将它当成人生的目标。人所要追求的是遵行主的旨意,而不是背十字架。一旦我们将“背十字架”当成人生的目标,这种目标就有可能给人带来误导,使人将“矛盾”及“冲突”合理化。这样当我们受苦时,就会误以为自己是在为主背十字架。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主背十字架。有一些苦是人犯罪带来的,还有一些可能原本就存在,并不是因为信仰带来的。简言之,我们不该因为“十字架”的属灵价值而夸大苦难本身的价值,更不该刻意去制造矛盾及冲突。

二、十字架指向复合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遭遇相同的困境,那就是我们的内心甚渴望“和合”,但现实所呈现的景况却完全相反,我们周遭充满了不和与割裂。教会经常讲合一,可讲了这么多年,果效却微乎其微,甚至越讲合一,就越是分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没有与主合一,也没有与自己完全和合。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会变得十分困难。

事实上,“合一”不是一味妥协的结果,一味地妥协只会带来混乱。假设十个人有十种不同的观点,身为其中的一分子如何与其他九个人和合呢?单靠妥协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不管怎样妥协,都不可能同时与所有的人达成合一。“合一”并非仅仅是“不发生冲突”,而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这种状态若还没有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就不可能活出真正和合的生命。

若要建立起这种状态,就必须先与主和好,遵行祂的旨意。因为祂旨意的主要特质便是“属灵的次序”。我们要把主放在第一位,从主那里领受新的生命,领受超越的爱,领受超然的能力,使我们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用爱的胸怀关爱身边的人,有圣洁的心志。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那个时候,我们就能真正地爱,因为从主那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支取爱;我们就能真正地顺服,因为“顺服”已经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主动地活在主所创造的次序中,顺服主的安排。

当一个人遵行主的旨意时,祂不仅归向了主,与主和好,更是与自己的本真复合了。只有这样,人才能摆脱“罪的状态”,彻底结束“自我的疏离”。这个时候,他将真正地自由了,真正懂得“弃恶择善”,活在正确的次序及维系在合宜的人际关系中。在这种情况下,他即便背负十字架,那个十字架也将成为荣耀的冠冕。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