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在患难时的希望

作者: 苏苏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10 17:37:51
分享与播放

爱能给人希望,尤其是当人遇到大患难的时候。

去年我在体检时,医生怀疑我的甲状腺存在问题,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后来我也动了手术,如今在恢复中。经历过这场疾病,我深深地认识到,人在患难时真的很渴望别人的爱与关心。

今年,我的神学院同学——在同一寝室住了四年的张姊妹,不仅她自己被诊断出肺癌,她的丈夫最近也被诊断出淋巴癌,目前正在淮安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面对这样的境遇,我感到深深的同情与无奈。她不过三十多岁,为何如此沉重的苦难和疾病临到她?我们真的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唯有求主帮助和施恩!

遇到这样的难处时,再多的话语都是无用的。唯有真正的爱才能给人希望和安慰,这爱不单单指金钱上的帮助,也是心灵上的关心。

我也问过她,她所在的教会有没有提供一些帮助。可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教会并没有提供物质上帮助或者心灵的关怀。我感到很费解。

经过了解,她所在的教会不仅没有对张姊妹提供任何物质上的帮助,甚至还有人恶语中伤:“就是因为他们不好好侍奉,上帝才惩罚他们的!”这给姊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可事实上,她不仅不是别人说的那样“不好好侍奉”,还一直默默地为主付出和侍奉。但现在教会对她反倒没有什么帮助。

神学本科四年,她所在的教会没有给过她任何的补贴,不论是学费、生活费、路费等,都是她自己拿的钱。她神学毕业后回到教会服侍,教会也并没有发放任何的工资或补贴。张姊妹因没有经济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只能决定做义工,轮到自己讲道的时候再来教会侍奉。

可教会不同意她的做法,认为她这样是不属灵的,是不爱主的,不允许她出去工作。可教会也不给她发工资,还要求她必须全职侍奉,随叫随到。姊妹自然无法满足教会这样的要求,因此就生出嫌隙,彼此不是很愉快。

后来,张姊妹的婆婆和儿女又接连生病,自己也生病。县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一位牧师知道这情况后,就告诉姊妹,由于她的特殊情况,一些探访可以不用去,先好好照顾家里。姊妹很感谢牧师的理解,那段时间就没参加教会的探访工作。这却给了教会同工说道的理由,认为她家现在遇到的疾病和不顺,都是因为她不好好参加侍奉,偷懒引起的。

可真是如此吗?

从我们“外人”角度来看,这样的理由也是不成立的。对于张姊妹来说,她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也并不是一个不爱主、不愿参加侍奉的人。更何况,教会至今没有给她发过任何形式的工资或补贴,竟然还要求她必须全职侍奉。不但如此,在姊妹家异常困难的时候,教会不仅没有提供一丝帮助,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这样的行为真是很令人痛心。教会既没有践行神的爱,也有悖于人之常情,给张姊妹带来了更深的伤害。只有个别同工对教会管理组的做法不认同,私下来看望过他们。

听到这样的事,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莫不说是教会的同工,哪怕只是教会一位普通的信徒,在遇到这样的困境时,教会也应当多关心和探访,可为什么他们对张姊妹连最基本的关心都没有呢?

当我们提到教会是否给予他们关怀时,张姊妹很无奈地说不想提这些。我了解她,她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从手机屏幕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无力、委屈和悲伤。求主帮助和安慰她。

我和身边的一些同工和弟兄姊妹讲了这件事情。有几位同工有感动,纷纷伸出援手,托我代转他们的爱心,有的是1000元,有的是2000元,有的是300元。对张姊妹来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患难时来自弟兄姐妹的安慰,也是她积极面对病魔和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她能藉着这些弟兄姊妹的爱心,不失去对主的信靠和盼望,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可以,请多给人一些爱心和帮助,尤其是在大患难中的肢体。不要随意评判他人,更不要恶意论断,唯有爱心能造就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