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大的教堂——泛船浦天主堂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4 15:32:56
分享与播放

福州是我国东南著名的文化之都,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方,而泛船浦天主堂就是当地一处著名景点,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天主教在福州的传播,可追溯到整整400年前。当时内阁首辅叶向高因为与魏忠贤的阉党斗争失败,被迫致仕回乡。他来到杭州拜访好友杨廷筠时,在他家里认识了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这位有着“西来孔子”之称的传教士,以其博学多闻得到了叶向高的赏识。

于是叶向高就邀请艾儒略前往福州宣教,并建立了三山教堂,此为天主教进入福州的开始。艾儒略在福建侍奉了23年,建立了20多座教堂。福州、福安等地区也成为当时中国天主教最为昌盛的地区之一。像中国第一位主教罗文藻,第一位贞女陈子东都出自于这一带。

然而随着多明我会、方济各会等等进入福建,他们采取了与耶稣会不同的宣教路线,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尊重,从而引发了中西礼仪之争。其结果是雍正年间出现了百年禁教,艾儒略在福建打下的基础遭到巨大重创。

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许多西方人来到此地生活,而天主教传教士与借此重新回到了福建。当时闽海关税务司署在福州闽江边的仓前山(南台岛)番船浦建立了办公楼。后来这个地方被当地人讹传成泛船浦,并成为这里的地名。

百年禁教期间,福州地区的教堂都被挪作他用,于是多明我会与满清官府交涉,最终在1864年,用泛船浦的土地来抵换城内宫巷禁教时期被没收改为关帝庙的旧天主堂。从而让泛船浦天主堂得以建立。

1911年,泛船浦天主堂成为天主教福州教区的主教座堂,为当地天主教的中心。为了更好满足信徒需求,1932年泛船浦天主堂开始重建。据相关史料记载:“设计师是法国人,因此教堂混合了哥特式和法国式(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教堂为砖木结构,外墙用青砖砌造;堂身整体为十字型,两边弧状耳室一对,堂内呈巴西利卡式三廊式布局。塔楼原高36米,上面装有法国进口大钟,昔日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堂身呈十字形,长60.2米,宽19.52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3000余人。”

泛船浦天主教堂重建后,成为福建省内最大的教堂,同样是福州一处重要的景点。而在1966年时,由于特殊年代的影响,教堂暂时关闭,为蓄电池厂的厂房。直到1982年宗教政策得以落实,才重新归还教会,并在1985年圣诞恢复活动。

2008年,因为福州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神父楼平移了80多米,并得到了修缮,泛船浦天主堂形成了今天的建筑布局。目前这座教堂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不少游客来到福州的打卡之地。她见证了福州地区400余年的中西交流、文明互鉴的历史。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