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岭近绿远黛低头默思 蜿蜒渭河哗哗歌唱赞美东去(四)

作者: 蕾建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28 20:33:41
分享与播放

第四日:静默日 

树欲静而风不止,主再祷告父加力。受难周第四日,教会传统称这一日为静默日。圣经中关于这天没有特别的记载,仿佛在这一天世间万物也停止运动同一时间静默了……

主耶稣自进圣城以来,度过了非常忙碌的三天,也劳累了整整三天。主耶稣祂是道成肉身的神,祂也有普通自然人所应有的属性,祂也有每天的吃喝拉撒和喜怒哀乐,也需要每到晚上静默休息恢复体力。 

这静默日的早晨,主耶稣与伯大尼的马利亚依惜道别,带上马利亚为祂准备的吃食和饮用水,祂去了一个不为众人所知、只有父和他自己知道的圣地。这是一个寂静无扰的好地方,这地方高高在上群山静默围绕,这地方风和日丽山溪涓涓,这地方树杆挺拔百合盛开如同伊甸园。主耶稣在父神为祂选择之处静默下来,安安静静地在这里呆了一整天。这一天祂在神面前彻底放松自我静默再静默,以尽快彻底恢复自身精力和体力。这一天祂在神面前凡事祷告向神支取智慧,以指导尔后几天前行方向、完成常人难以胜任的大事工。 

这第四日的静默,是主耶稣自荣进圣城、再到各各他被钉十字架受死过程中,不可缺少也无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此地无银三百两,此地无声胜有声。只有经过这第四日的静默日,主耶稣得到了神赐给智慧和至高天力,才得以迎接尔后的生死挑战,完成在十字架上舍命救赎众罪人的伟大使命! 

昨日已过岁峥嵘,静默细数如家珍。拿撒勒人耶稣自开始传道之后,祂罕见的教导、奇妙的神迹,伴随祂南来北往足迹常常显现。祂在拿撒勒、伯利恒、耶路撒冷等地的威望,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当地百姓一传十、十传百,从清早到傍晚前来都想拜见他。 

这时候有病的希望得到祂的医治,有志向的希望跟随祂广传福音。文士和法利赛人对祂厌恶与日俱增、想要与他辩论以争高低;更有大祭司和官长对他的仇恨与嫉妒日渐显露,要暗里谋划着除掉祂。 

魔鬼对耶稣的一次次试探,法利赛人与文士对祂的百般刁难,还有百姓对祂不实际的期待,以及门徒们对祂的似信非信,面对这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主耶稣不是畏缩逃避、胆怯惧怕,而是静默下来凡事祷告、从神那里支取智慧和力量,得胜魔鬼的各样试探,直到最后彻底胜利。 

在旷野耶稣禁食四十昼夜之后饿了,魔鬼前来采取各样方式来试探诱惑他,诸如物质的试探、名利的试探、信心的试探等等,耶稣是如何靠神得胜的呢?“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参太4:1-11) 主耶稣用神的话语胜过魔鬼的一件件试探,主耶稣用神赐给的天力粉碎了魔鬼一个个阴谋诡计。 

主耶稣的威望和名声传到了各地,四方众人都来想拥戴祂为王。祂依次谢过众人好意却仍然辞别他们,独自退到父面前去静默祷告。“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去。”在众人十分渴慕、需要耶稣继续行神迹以饱眼福时,耶稣没有简单行事去应付众人的需要,反而在“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参太14:23)。 

耶稣收了十二个学生成为祂的门徒,这些来自社会的底层人物每个人性格迥异,耶稣一视同仁,非常爱他们,常常带领他们到各地去传道,与他们同在同行,与他们同吃同住。耶稣教导他们、差派他们,也为他们祷告。

早晨天还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参可1:35)这已成为主耶稣的每天习惯和规律。读经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在每天天还未到大亮的时候,主耶稣已早早起来,独自一人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跪下来静默祷告。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盛夏严寒,主耶稣祂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如一日。当年主耶稣每天清早起来祷告的榜样行为,已成为我们今天信仰路上的行为指南。 

主耶稣从降生到开始传道,最后进入耶路撒冷,再到各各他被钉十字架完成救赎使命,是主一次又一次的谦卑祷告,从神那里一次又一次支取智慧和力量,让祂遇事不慌、从容不迫、定力十足,一件件完成了父神要他做的各样事工。回顾这些事工的完成过程,主耶稣祂并非盲目随意地去做,对每件事工在完成的前前后后,他都会选择去到旷野静默祷告,从神那里得到启示和智慧及力量。主耶稣一生凡事祷告的足迹,在圣经中也多次做了详细记载,有据可查。 

经过这第四日的静默,主耶稣体力强健精神焕发。在第五日的清晨,主耶稣告别这如同加油站的静默美地,迎着初升的朝阳,精神抖擞踏上新的征途,去接受更大的使命挑战……

这静默日,让我们学会在神的面前安静,在主面前通过谦卑祷告重新得力。我们要像主耶稣那样,无论将面临人生多大的坎坷艰难,都要依着静默祷告,靠着神赐给的智慧和加给我们的刚强力量前行。前行路上无坦途,漫漫旷野何所惧。跟主跨红海,越过流泪谷。不忘初心,朝着标杆直跑……

(本文作者为陕西一基督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