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代社会交通、资讯的发达,弟兄姐妹在主日礼拜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的肢体就会十分关注教堂的礼拜时间安排以及长短等情况,从而选择主日去哪里敬拜。那么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呢?
有位姐妹所住的地方,距离各大教堂都差不多,而她根据多年的礼拜经验,找到了不同教堂的规律。她曾对我说:“Z堂聚会点某某牧者讲道时间长,圣餐的流程也复杂,因此圣餐主日不要去这个地方。而D堂把教唱的时间也算在礼拜中,因此看似只有一个小时,其实一场下来也有一个半小时,因此除非讲道特别好,才去那里。目前最好还是X堂,这里讲道、敬拜流程都适中,去这里是最佳选择。”
听完这些,我不禁感慨这位姐妹真是“经验丰富”,把很多估计连牧者都不清楚的门道,都给搞清楚了。只是从传统委身教会的角度看,这位姐妹的做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只是在宗教市场心理普遍影响弟兄姐妹的今天,却又显得十分合理。而且我相信有相同想法、做法的肢体不在少数,只是他们没有姐妹“研究”得那么透彻而已。
教堂礼拜时间长短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有的堂会认为讲道非常重要,从而拉长礼拜的时间。也有的堂会由于信徒数量较多,为了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主日都会安排多场礼拜,这只能通过压缩礼拜时间来实现。
此外不同牧者的讲道习惯也是影响礼拜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有的牧者喜欢长篇大论,旁征博引,因此其讲道时间就特别长。而有的牧者习惯言简意赅,用最少的话讲最多的内容,从而让礼拜时间变得较短。比如有个教会,讲道最长可以达到一个小时左右,而最短也就半小时而已。因此其礼拜时间也就出现了不固定的情况。
从信徒角度看,由于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礼拜时间确实有着更明确的需求。对于多数年轻人来说,自然是希望礼拜时间能够短一点,从而让自己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而老年人生活节奏慢,礼拜时间长短对于他们并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我们会发现,年轻人更容易因为礼拜时间长短而选择教堂。这既是他们对委身的理解不如老年人,更在于短平快的礼拜时间更能满足其要求。而老年人往往流动较少,除了信仰理念外,不在乎礼拜时长也是重要因素。
当然无论礼拜时间长短,对于基督徒来说,还是要看是否真正投入?是否让生命得到饱足?假如来教会礼拜只是履行宗教仪式,不专心听道,赞美也只是应付了事,那么这个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虽然有些人会根据礼拜时长挑选敬拜的教堂,可只要是真心的投入,做到了心灵与诚实的敬拜,那么也是可以的,毕竟这个并非是信仰上的原则问题。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