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音堂举行《土耳其基督教史迹探析》讲座

作者: 恩惠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9-25 10:19:18
分享与播放

9月23日晚,上海浦东新区福音堂举行《土耳其基督教史迹探析》专题讲座,特邀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副秘书长郭峰牧师担任主讲人。郭牧师长期在华东神学院教授《圣经地理》课程,在初代基督教史迹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七教会.png

讲座开篇,郭牧师即点明土耳其在基督教早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今日的土耳其地区古称亚细亚,既是《使徒行传》所载保罗三次旅行布道的核心区域,更是《启示录》中七教会的所在地。公元 4 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首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仰中心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便坐落于此。

以圣经记载与教会传统为脉络,郭牧师继而讲述了使徒约翰与耶稣母亲马利亚在亚细亚的生命轨迹。据教会传承记载,在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前,受耶稣托付的约翰带着马利亚来到亚西亚地区。在彼得、保罗等使徒相继殉道后,约翰独自承担起牧养以弗所等教会的重任。他还详述了约翰的信仰见证:传道期间因坚守信仰遭受迫害,被罗马皇帝多米提安投入油锅却奇迹生还,最终流放至拔摩海岛,直至新帝继位才获释返回以弗所。

以佛所.png

随后,讲座焦点转向以弗所这一关键历史坐标。郭峰牧师介绍,以弗所作为古罗马亚西亚省的首府,曾是地中海东岸的商业枢纽与宗教中心,这里建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底米神庙。借助清晰的图表,他系统梳理了《启示录》中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等七教会所获的赞许、责备及应许,并通过图片展示了以弗所圣约翰教堂遗址的现存风貌,让听众直观感受早期教会的历史遗存。

圣约翰.png

在关于士每拿(今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士麦)的分享中,郭牧师重点讲述了教会监督坡旅甲的殉道事迹。作为使徒约翰的门生,86 岁高龄的坡旅甲因拒绝否认基督,于安息日遭火刑处死,临终前留下 “这八十六年来祂从未亏待我,我怎能亵渎拯救我的大君王?”的坚定见证。郭牧师指出,罗马帝国的迫害反而淬炼了教会的凝聚力,殉道者的勇气成为信仰真实性的有力见证,甚至吸引更多外邦人归信。

地貌.png

对于卡帕多西亚这一 “信仰避难所”,郭牧师进行了详尽解读。该地由火山凝灰岩风化形成的 “精灵烟囱”地貌,为早期基督徒提供了天然庇护所 —— 信徒在此开凿出地下城,最深达 85 米,可容纳上万人居住,并配套建设了洞穴教堂与修道院。讲座现场,郭牧师借助图像资料,带领观众走近这些深藏于地下的历史遗迹,如“苹果教堂”、“黑暗教堂”等。郭牧师解释道,“黑暗教堂”被誉为13世纪最美教堂这一,唯一的光线来自一扇小窗。昏暗是它的名字的由来,却也成为保护其壁画的功臣,使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历经数百年色彩依旧鲜明。郭牧师更分享了自己躬身进入这类地下空间的亲身体验,描述那些狭窄得仅容一人通过的楼梯与通道,让观众对早期基督徒隐秘而艰辛的信仰环境有了直观的感受。

地下过道.png

讲座随后梳理了基督教发展的关键转折: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归信后,教会迎来从受迫到合法的历史性转变,而325年尼西亚会议等基督教四次重要大公会议均在土耳其地区举行。

讲座终章聚焦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千年变迁。郭峰牧师介绍,这座于537年建成的殿堂被查士丁尼大帝曾赞叹其 “超越所罗门圣殿”。他特别提及,10 世纪末基辅使者在此参与礼仪后 ,发出“不知身处天上人间”的惊叹,间接促成了988年基辅罗斯全国受洗,推动俄罗斯基督教化进程。

郭牧师指出,这座教堂的千年变迁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政治深度交织的复杂历史: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转为清真寺,到1935年凯末尔改革中改为博物馆,再到2020年恢复清真寺用途。

讲座最后,郭牧师表示希望通过分享土耳其境内的历史遗迹,增进大家对基督教历史发展的了解。

注:文中图片源自郭牧师讲座截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