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姐妹喜欢社交,在网上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包括很多非信徒。可她发现这些网友对基督信仰的评价呈现毁誉参半甚至两极分化的情况。她因而很难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任何时代都并不罕见。譬如在耶稣时代,就有人对福音怀着敌视,当然也有许多人欣然接受。尽管上主爱世人,但人们因着见识、立场、文化背景或宗教传统的差异,往往对他的恩典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态度。福音传入中国后,同样伴随着拥护与反对的声音,这也是中国教会发展历程中的常态。对此,我们不必过于诧异。
而在当今时代,对于基督信仰的不同看法也有一些类似的特点。首先是对于教会历史与现实的不同理解。必须承认近代福音入华确实与西方列强入侵如影随形。虽然很多传教士与帝国主义分子并不是一路人,对鸦片贸易也持批判立场。但当时教会的发展确实吃了不平等条约的红利,因此国人对福音有负面看法是可以理解的。此外这几年普世教会的丑闻也通过媒体为大众所知,有些非信徒对福音反感是正常的反映。
但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看法,有的非信徒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看到福音与近代列强表象的背后,是教会对于中国近代科教文卫事业的促进以及在华的慈善事业(特别是抗战中传教士帮助中国难民的义举)。因此他们对于教会的看法也较为客观,更是对美善之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正是由于对教会历史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当前不少非信徒对于福音呈现了不同看法。
当然以上只是造成两极评价的原因之一,最为根本还是不同非信徒在现实中与基督徒的接触。如果他们所遇到的弟兄姐妹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教会与福音的观感。很多非信徒是没看过《圣经》的,对于大公教会教义更是不清楚。但基督徒的言行,却是最为直观的感受。
根据笔者十几年的接触,基督徒的见证是他人了解福音的窗口,假如我们没有活出基督的样式,自然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对福音敬而远之。反之如果我们遵行上主的旨意,对他人充满关爱与怜悯,那么自然也就对基督教有好感。就像一位中年大叔,原来是网上激进的反教者。可看到教会的肢体帮助了他的亲人,对基督信仰的观感马上改变了。
虽然非信徒这种因人而评判福音的方式,从信仰角度看确实不妥。但对于不了解福音的来说,都是如此判断的。这也是耶稣告诉我们,必须成为世上的光与盐,绊倒人的有祸了的原因。虽然因为历史问题造成的好感与反对,我们无法改变。但如果能从自己做起,在社会上活出基督的样式,相信能成为美好的见证,也吸引更多人认识福音,走进教会。
总之无论非信徒对我们是好是坏,我们必须遵行基督的旨意,去关爱有需要的人,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这是上主给我们的诫命,是基督徒生命成长的根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