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神的恩典,因着神的托付和县三自的安排,今年我开始负责一家教会的事工。如今任职已有几个月,对此很有感触。在教会工作中,纸上谈兵是不管用的,唯有我们真正进入侍奉中才会真正地明白,好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简单,需要我们慢慢地了解并学习。只有靠着主所赐的智慧稳步推进,才能做好教会的各样工作,教会的带领工作尤其如此。
教会负责人的带领对教会的发展是事关重要、不言而喻的。作为教会的负责人必须有正确的认知和长远的属灵看见,才能真正做好教会的带领工作。本文是笔者在教会的一些具体事务安排中的实践体会,与各位读者分享。
要注意圣经的根据
在教会侍奉,不论是我们个人的言语行为,还是教会各样圣工的开展方向,都必须符合圣经的原则。这不是说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先背一节经文,而是说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项计划都应当以圣经的真理为根基和准则。
当我们面对教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时,要回到圣经中寻求神的教导,让神的话语成为我们判断是非、辨别方向的唯一标准。比如在制定教会的牧养计划时,我们需要思考这些计划是否符合圣经中关于爱神、爱人的诫命,是否有助于信徒生命的成长和教会的健康发展;在处理教会内部的人际关系时,要以圣经中关于宽恕、包容、彼此相爱等教导为指导,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弟兄姐妹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侍奉才能不偏离神的旨意,才能在真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使教会的各项圣工都能蒙神的喜悦和祝福。
曾有两位同工因小事有些矛盾,作为负责人,我要主动介入劝诫。当我们私下分别找到他们时,首先要耐心倾听他们各自的想法和感受,不急于评判对错,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接着,引导他们回顾圣经中关于弟兄和睦同居的教导,比如“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提醒他们彼此相爱、彼此包容是神对我们的要求。最后我们一起祷告,两人心中虽然还是有些不痛快,但终究握手言和,并在神前立志要彼此和睦。
要有信仰原则,但又不能教条
当然,在教会做带领和其它圣工的时候,要遵守神的原则,这是基础。但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另一个问题,不能教条。
比如在面对信徒提出的实际生活难题时,不能简单地用几句经文教条式地敷衍回应,而应结合圣经的核心原则,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处境,给予具体且充满爱心的引导。当教会的传统做法与现实情况产生冲突时,也需要在坚守信仰本质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方式方法,让神的真理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下的生活场景,使更多人感受到信仰的温度与力量,而不是被僵化的形式所束缚。
就好像有些教会在遇到敬老节时,面对有些不能来到教会参与的弟兄姊妹。教会也会再挑时间上门探访和关怀,这样的行为既在神的爱中,也切合实际的情况。
要牧养好信徒的属灵生命
做教会的带领工作,不是只用规条管理和束缚信徒,而是要以爱为根基,真正牧养好信徒的属灵生命。这需要带领者首先在自身的属灵生命上不断进深,通过持续的祷告、读经和默想,让自己与神保持亲密的连接,从而拥有从神而来的智慧和爱心去关怀每一位信徒。要像牧人熟悉羊群一样,了解信徒的属灵状况、生命困惑以及实际需求,用真理的话语喂养他们,用温柔的劝勉引导他们,在他们软弱时给予力量,在他们迷茫时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建立起稳固的属灵根基,能够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样式,彼此相爱,互为肢体,共同建造荣耀神的教会。
其次,教会在开展圣工的时候,必须以信徒属灵生命提升为核心目标,切不可成为形式主义中的一环。应当避免将聚会、活动变成单纯的流程化操作,要让每一次圣工都能真正触动信徒的心灵,引导他们更深地认识神、经历神。比如在讲道时,不仅要传递圣经知识,更要结合信徒的生活实际,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阐释真理,帮助他们将信仰融入日常生活;在团契活动中,要创造真诚分享的氛围,让信徒能敞开胸怀交流生命的感悟与挣扎,彼此代祷、互相扶持,使属灵生命在爱的联结中得到滋养和成长。同时,教会的各项事工安排应围绕信徒的灵命需求来规划,避免盲目追求规模或形式上的热闹,确保每一份投入都能切实促进信徒与神的关系,让他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得力,结出更多属灵的果实。
不要高高在上
作为教会的负责人,一定不要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应当主动走进信徒的生活,用谦卑的心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信仰路上的困惑与需求。我们可以定期与同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或者在团契、小组聚会中放下“领导者”的架子,以弟兄姐妹的身份分享自己的生命见证,让信徒感受到真实的联结。
在日常相处中,多一些温暖的关怀,少一些生硬的指令;多一些耐心地引导,少一些简单的评判。当信徒遇到生活中的难处时,要积极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体现基督的爱,让他们知道教会不仅是属灵的共同体,更是彼此依靠的温暖家园。只有这样,信徒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将教会当作可以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地方,从而在牧者的带领下,更主动地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
做好教会的带领工作,不能将其等同于生硬的管理,而应将其视为以爱为根基的生命陪伴。带领者需要常常反思自己的初心,是否真正以信徒的属灵成长和生命需求为中心,是否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到群体的感受与实际处境。在制定计划或推动事工时,多倾听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信徒的声音,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方式方法,使带领工作更具温度和针对性,让教会的发展真正成为众人同心合意、彼此配搭的美好见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