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也应该有维权意识

作者: 苔米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04 15:43:50
分享与播放

一位姊妹家更换液化气罐时,因商家在安装时操作不当,留下漏气的安全隐患。姊妹在打火时,液化气罐爆炸,导致姊妹受伤住院。刚爆炸时,姊妹打电话告诉商家在他们家换的液化气罐爆炸了,商家满口道歉,哄着姊妹去医院住院看医生,并答应愿意承担医药费和爆炸引起的一切损失。等到姊妹出院回家,再找商家赔偿的时候,商家以没有证据证明是他们的责任为由拒绝赔偿。令姊妹非常气愤,天天在家哭泣,找到教会的老牧者,请牧者祷告,求神为她伸冤。老牧者劝她算了吧,神是爱,要饶恕人,而且这些人都有黑恶势力,普通老百姓对付不了他们。

当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认为老牧者劝勉姊妹饶恕人是非常好的,但劝姊妹息事宁人并独自承担损失的做法,我并不很认同。我认为基督徒应该饶恕得罪我们的人,但同时也应该有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维权,对不法事件竭力抵抗,这也是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基督徒要讲爱、讲情、讲理,同时也不能因为对方的恶就懦弱、逃避,纵容对方的恶。教会牧者同工在劝勉这类信徒饶恕人的同时,也应该教导她能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的平台为自己维权,或者教导姊妹有法律意识,晓得下次遭遇不公平对待时能够如何通过报警立案、存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教导信徒饶恕的功课

信徒在与商家交涉的过程中,不免遇到态度恶劣的商家,见识到了人性的黑暗和诡诈,内心难免会有委屈和愤怒的负面情绪。教会牧者应该为遭遇意外的信徒代祷,同时用神的话语安慰信徒,教导信徒学习饶恕的功课,把一切的结果交托给神,以正直的态度应对维权的过程,避免在维权过程中遭遇拦阻而心怀怨恨。

二、教导信徒有维权意识

在农村教会,很多信徒是没有读过书的妇女,她们日常生活很简单,通常围绕着丈夫、孩子和老人,以及家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什么机会处理突发事件。不过生活总有意外,应教导她们在优先确保人身安全和证据保全的情况下,立即报警并就医,保护现场,确保伤者送医(保留现场照片、通话录音、医疗记录等作为证据)。警方和消防部门会出具《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方,这是维权的关键证据。信徒维权和信仰不冲突,初期教会的使徒保罗在没有违法罗马法律的情况下,被罗马当局下在监牢里坐了3年牢,他就上诉恺撒为自己维权。基督徒维权不是没有爱,不是没有见证,不是不与人和睦的表现,基督徒维权是为了维护社会公义、也是相信社会有公义的表现。

三、教导信徒为正义发声  

基督徒在遭遇不良商家的时候,应该敢于曝光他们的不法行为,帮助其他消费者不再上当,遭遇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基督徒以爱和饶恕之名对他们的恶视而不见,不能促进让商家得到公安、质检、消防安全部门的监督,不能帮助商家整改他们的问题,提升商品的质量和服务品质,他们可能会长期漠视安全的问题(如:多次出售劣质气罐,安装马虎给客户留下安全隐患),这样的商家和商品存在安全隐患,还会有人因此受害。安全问题无小事,只能有百分之百的重视,没有百分之一的侥幸。因此,维权不仅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更是为了保护其他消费者。这符合弥迦先知“行公义,好怜悯”的教导。基督徒不应该对社会上的不义闭口不言,不应该以“爱和饶恕”之名纵容罪恶。社会的正义是由人维护而来的,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基督徒遇到暴露公共安全隐患的事情,可联合其他居民推动整改,向12345热线举报或向媒体提供线索,推动事情变好,成为“世界的光”。

爱心要在各样知识和见识上多而又多,而不是糊里糊涂,或者以“爱和饶恕”来掩盖胆小怕事、懦弱的缺点。教会牧者同工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教导信徒在信仰和法律、公义和饶恕上保持平衡。基督徒维权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真理与爱心维护公义”。通过合法途径追究责任,既是保障个人的权益,也是对商家和社会责任的提醒。这个过程中,基督徒所持守的诚实、宽容与勇敢的品格,也是基督徒在世的美好见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