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信主不久的弟兄,近期遇到了一个困惑,这个困惑与清明节及祭祖有关。弟兄没有信主之前,每逢清明的时候,必会与家族其他成员一起扫墓、祭祖,这已经成为了习惯,雷打不动;即便是漂流在外,也不从间断,总会在清明时节想办法回乡。
可是,自从信了耶稣之后,他就知道信神要一心一意,因为神是忌邪的神,除了祂以外,不能有别的神,迷信的举动也不可以。显而易见,祭祖与偶像关联,若是信了耶稣却去祭祖,在他看来就等同拜偶像。
所以,当弟兄的妈妈开始张罗清明祭祖活动,并提醒他不要忘记,要与长辈等人一同参与的时候,弟兄的反应不再向以往那样欣然接受,而是明确的予以拒绝,说是已经信耶稣了,不能再祭祖,那是属于迷信与偶像。
弟兄的妈妈听了之后,比较诧异,之所以诧异,一方面是因为弟兄前后转变很大,之前都是欣然参与,但自从信了耶稣之后,就拒绝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祭祖乃家族活动,要与家族成员一同进行。若是弟兄缺席的话,给人的感觉,显然就是不合群,主动被排除在一个大家族之外。
面对母亲的诧异,弟兄内心之中也有波澜,因为清明时节的祭祖活动不仅关联着信仰的问题,其实,也关联着整个家族的关系问题,一定要慎重处理,不然的话,神人都有可能被得罪,以至于神不喜欢,人也不喜欢。
那面对弟兄如此的困惑,该如何去帮助他呢?其实,弟兄热心于信仰,从信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值得点赞。当然,其母亲的那些想法也不是没道理,接地气,因为每个人都有小家与大家,总不能脱离。所以,在给予弟兄帮助的时候,要考虑此些因素,而后再给予具体的建议。哪些建议呢?
首先,神的确是忌邪的神,但祭祖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偶像与迷信。神是忌邪的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不能再此点上去试探神;尤其对于基督徒而言,更不能一边信仰真神,又不愿离开假神;不能一边享受神的福,却又想着从偶像那边得福;此种心理,神自然不喜欢。
然而,我们要知道神虽然是忌邪的神,但不代表祂反对基督徒过清明节,也不代表祂反对基督徒参与祭祖或者是扫墓活动。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神忌讳的是与祂对立的偶像崇拜。扫墓、献花、整理墓地等并不与偶像有关,乃是思念亲人的一种表现,所以,基督徒不是不可以做。
其次,祭祖与偶像、迷信息息相关,但基督徒也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若说清明祭祖乃为一种与偶像无关的传统习俗,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只能说,清明节祭祖乃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但偶像成分的确不少。
信奉先祖、求福于先祖,为去世的亲人烧纸钱、磕头等等,这些无不显示着迷信与偶像,时刻提醒着基督徒在过清明时节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分别;既然属于传统节日的一份子,那么就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过好节日的同时,也能够与偶像、迷信等不合神心意的事情不沾边,此乃为基督徒当尽的责任。
然后,祭祖活动处处是试探,但也不能以失去亲人为代价。很多时候,祭祖活动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家子的事情,乃是一整个家族的事情。自己或者是一家子的事好办,好选择,但若一大家子就身不由己了。
试想一下,基督徒若是拒绝参与家族性的祭祖活动,那么不仅会招来不孝不义骂名,也会由此与整个家族产生嫌疑,甚至是分裂,代价实在是大。所以,往往的时候,祭祖不单关乎信仰上的事,也关乎到人与人之间的事,千万不要因为已经去世的人导致还活着之人的关系产生隔膜甚至是分裂。
那么对于基督徒来说,该当怎么去处理呢?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完全把祭祖活动归咎于偶像,认为是与神对立的活动;若是如此的话,基督徒只能拒绝,只能与此完全不沾边,才能保证不落入拜偶像的境地。
二个就是知其好处,也知其坏处。既然是两千多年的风俗习惯,自有其好处,比如纪念先人,慎终追远,进而鼓励人孝敬在世的父母等等,这些都是好处,值得基督徒学习。至于那些把先祖当成神仙,要三叩九拜等之类的一些,明显与真理抵触,基督徒也当知晓,不参与。
三个是表明信仰,求同存异。既然是基督徒,那么就应当表明出来,也应当发出属于基督徒的声音;对于祭祖活动也应当如此。可以事先与家人、亲人表明立场,积极参与,尽上责任,但是与真理相抵触的一些事情不能做,望给予理解与支持。如此的话,相信其他人也不会怪罪什么,即便是怪罪了,也知道原因,并不是忘了先祖,也不是与家族作对,乃是出于不能拜偶像的缘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