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的现实:有钱人的财富就像他的盔甲和堡垒,能帮他抵挡生活的明枪暗箭;而穷人的贫困则像是他脚下的流沙,会让他越挣扎陷得越深,甚至引发一系列更糟糕的连锁反应。
一、“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
钱对于富人来说,不只是用来消费的,更是一种坚实的“防御工具”和“风险缓冲垫”。当困难来临(比如生病、失业、经济危机),有钱人可以用钱来筑起一道高墙,将风险隔绝在外,把自己保护起来,安然度过难关。与此同时,钱还能为他打开很多扇门,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尊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健康方面的。富人如果不幸患上重病,他可以去最好的医院,找最顶尖的专家,用最昂贵的药物和疗法。钱为他建造了一座“健康的坚城”,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穷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可能瞬间掏空全家多年的积蓄,甚至需要四处借债,整个家庭轻易就被击垮。“贫乏”在这里直接导致了家庭的“败坏”(财务崩溃和精神绝望)。
教育机会也是,富人的孩子若成绩不理想,父母可以请最好的家教,送他去昂贵的私立学校,或者直接捐一栋楼送进国外名校。钱为下一代的前途稳稳搭建了一座“教育的坚城”。而穷人的孩子,可能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早早辍学打工,或者即使考上好大学也因学费问题而放弃学习。贫困如同无形的枷锁,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这就是一种“败坏”。
面对事业与风险,富人创业失败了,他有本钱可以重头再来。即便投资亏了钱,也只是伤及皮毛,绝不会影响基本生活。钱给了他试错的底气和敢于探索的勇气。而穷人若想做个小生意,可能把全部家当都押上,一旦经营失败,全家便会瞬间陷入绝境。他们输不起,所以往往选择保守度日,不敢冒险,从而可能错过机会。
如果需要法律与人际关系的话,富人与穷人的差距就更大。富人遭遇法律纠纷时,可以斥巨资聘请顶级律师团,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权益。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也容易让他获得他人的“优待”和“尊重”。而穷人在法律面前可能因为请不起好律师而吃亏。在生活中,也容易因为贫穷而被人看轻,所谓“人微言轻”就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贫穷本身已经够难受了,但更可怕的是,它会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摧毁你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没有钱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能让你“越来越差”的陷阱。
一个每天为温饱奔波的人,他的所有注意力都会被“如何活下去”这件事占据,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长远的发展、学习新的技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稀缺心态”。比如一个人打三份零工,累得筋疲力尽。他看起来“很努力”,但这种努力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无法让他实现阶层的跃升。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一门能让自己找到更好工作的技术。他的“贫乏”,彻底败坏了他提升自我的可能性。
因为贫穷,很多人没有完整的信用记录,无法从正规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当家庭遇到急事(如家人生病)时,只能去借利息极高的民间贷款或高利贷。原本只是缺1万块钱,结果在利滚利的残酷规则下,很快变成5万、10万的债务,彻底将整个家庭拖入深渊。这里的“贫乏”直接招致了“财务的败坏”。
因为穷,人们只能吃最便宜、没营养的食物(如泡面、咸菜),住在潮湿嘈杂的环境,长期下来身体变差。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下去,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差;而身体变差后,更容易生病,看病吃药的开销会进一步消耗本就微薄的收入,导致更穷的恶性循环。一个建筑工人,年轻时靠着出卖体力赚钱养家,等到老了落下一身病,赚的钱还不够看病。“贫乏”败坏了他的健康,而健康的败坏又反过来加剧了他的贫乏。
此外,很多家庭矛盾的一大原因也是钱。因为贫穷,亲戚朋友可能会疏远你,怕你向他们借钱;因为贫穷,在社会上往往难以获得基本的尊重。一个失业的男人,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家庭责任,被妻子埋怨、被家人误解,在孩子面前抬不起头,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贫乏”在这里败坏了家庭和谐与个人尊严。
这样的两极分化,该如何才能平衡呢?如何才能让不同境遇的人都能获得真正的益处?
三、认识属世的“坚城”是虚幻且危险的
智慧书的警告:“倚靠钱财的人进祂的国是何等的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祂的国还容易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人把财富当作安身立命的 坚城时,这座金钱堆砌的城,就会成为人与祂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人会觉得不需要祂,人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盼望都来自于钱财,从而不再寻求祂的指引与同在,这就是隐藏在财富背后的偶像崇拜。
当然,财富本身不是罪恶,它是中性的资源,是祂赐予人的祝福之一,但“倚靠”财富就是信仰的危机。真正的让人安心的“坚城”不是财物,而是祂本身。正如书中所言:“祂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财富会随着市场波动而贬值、会因意外变故而失去,但祂的慈爱与信实永不改变。
因此,我们看待财富的正确视角是——我们是管家,而非主人。一切财富归根结底都属于祂(“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祂。”),我们只是被祂托付管理这些资源。
如果你是一个富有的信徒,不应把自己的豪宅、资产看作炫耀的资本和保障的“坚城”,而应看作祂交给你管理的“资源”,用这些资源去祝福他人、扩展祂的国度,比如支持福音事工、帮助贫弱者、创造就业机会等。
四、对穷人的贫乏安慰
我想对正经历贫穷的人说,贫穷绝不等于失败,更不代表被祂离弃。相反,祂的话语中满了对穷人的保护和关爱。“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祂的国是你们的!”。世界眼中的“败坏”,在祂那里可以转化为“祝福”,因为贫穷常常使人更加谦卑、依赖祂。就像祂所赞扬的穷寡妇,她仅仅投入两个小钱,却是“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她在物质上极度贫乏,但在信靠祂的事上,却比所有富足的奉献者都更加富足。她的价值不在于她拥有什么,而在于她是谁——祂用重价买回来的女儿,是祂深爱的宝贝。
然而,我们也要警惕的是贫乏带来的真正“败坏”,可能是灵性上的——比如因生活困苦而产生的苦毒、对他人的境遇产生怨恨、对邻舍的嫉妒,或者为了摆脱贫困而妥协道德底线。而信仰的作用,就是在物质的匮乏中,保守我们的心,胜过保守一切,使我们不被这些“败坏”所侵蚀。
圣经中有一个人叫约伯的,他在失去一切财产和儿女后,他身处极度的“贫乏”中,但他却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祂,收取的也是祂;祂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他的物质之城倒塌了,但他的属灵之城因着对祂的信靠依然屹立。
因此,无论你处于“富户”还是“穷人”的光景中,我们都要知道:
1. 如果你拥有财富:要警醒,不要倚靠。 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你的安全感和盼望是放在随时可能波动的银行账户里,还是放在十字架的救恩上?要慷慨,乐于分享。祂赐给你远超所需的财富,是给你一个行善的机会。“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让你的财物成为别人祝福的通道,而不是将自己囚禁其中的“坚城”。
2. 如果你正经历贫乏:要仰望,不要抱怨。 学习在缺乏中信靠祂的供应。正如祂教导我们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相信祂知道你所需用的一切。要持守,不要妥协。 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要持守清洁的良心、正直的品格和对祂的信心。你的价值在于你是用重价买来的儿女,而不在于你口袋里的钞票。你的“坚城”是祂对你永不改变的爱。
我也希望富有的信徒不可轻看贫穷的弟兄,贫穷的信徒也不可嫉妒富有的弟兄。教会应当成为一个让世人所看到的、超越贫富界限的共同体——富足的人乐意分享物质资源,贫穷的人也能在信心和属灵上成为富足者的祝福,彼此帮扶,共同见证“那真正的生命”。“因祂本是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哥林多后书8:9)。祂在十字架上,拆毁了人与父之间的隔墙,也拆毁了人与人之间因贫富而立的墙。在祂里面,无论贫富,我们都能找到永恒的保障和真正的身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福建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