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就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时期人口健康事业发展锚定了方向,这既是国家战略的深化落实,也是对全社会共建共享健康的广泛动员。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宏观政策转化为基层实践,2025年11月11日至14日,由基督教全国两会、海南省基督教两会共同主办的第七期教会公共卫生安全培训在海口成功举办,来自海南省、广东省、广西省的80余名牧长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开幕式由海南省基督教协会总干事张碧霞牧师主持,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驻会副主席单渭祥牧师、海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李正翔牧师、海南省基督教协会会长李金兰牧师等出席。单渭祥牧师在致辞中首先向海南省基督教两会对本次培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培训班的举办,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共卫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基督教全国两会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建设号召、在全国教会中开展系列培训的重要一环。单牧师强调,关注公共卫生安全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源自基督教服务社会、关爱邻舍的信仰传统。教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引导广大信徒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单牧师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服务教会、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培训共开设了五个主题的课程,分别围绕“聚集性场所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急救系列课程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与支持”和“教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坊”五个主题,通过知识讲解、案例分享、模拟实操、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授课、讨论及分享。
《聚集性场所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课程系统阐述了聚集性场所公共卫生安全管理的整体框架,重点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应对展开。课程明确了场所分类及典型风险,结合海南实例分析了旅游旺季人流超载、湿热气候引发的卫生挑战。在应对机制方面,详细说明了监测预警、分级响应、清洁消毒等现场处置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分区管控、智慧预警”策略的实施路径,为构建高效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供了完整指引。
《急救系列课程普及》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情景授课模式,围绕“心脏骤停的识别和救治”与“常见急症及处理”两大核心模块,开展了系统而生动的教学。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突发场景,指导学员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AED的使用方法,以及气道异物梗阻、创伤出血、烧烫伤等常见急症的规范处理流程。授课过程中,培训师重点针对公众在急救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科学的辨析与纠正。此次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参与者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判断与实操能力,增强了自救互救的意识和信心。

《负伤的治疗者:在焦虑时代中实践全人关怀》系统阐述了在焦虑时代背景下,教会如何整合神学与心理学资源,构建全人关怀的教牧辅导体系。课程内容重点涵盖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支持性沟通技巧、心理危机干预流程,以及建立守门人机制、转介网络等多层次教会支持系统的具体路径。通过系统化的理论阐述与实践指引,为教牧同工在现实牧养中有效回应心理需求、践行“负伤的治疗者”使命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框架。
《维护骨健康,防治骨疏松》讲述了人体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架”——骨骼的健康。系统阐述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详细分析了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症状,特别是脆性骨折的危害性,并指出其已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防治方面,重点提出了以科学补钙为核心,结合维生素D₃与维生素K₂协同作用的营养干预方案,同时强调负重运动对促进骨代谢、增强骨密度的重要性。通过全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管理策略,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了系统性的骨质疏松预防和干预方法。
在 “教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坊”中,学员们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同工的引导下,先后完成了“知识大闯关”和“世界咖啡”两大核心环节。知识大闯关环节通过趣味竞赛的形式,系统回顾并巩固了培训期间的所学;随后的世界咖啡环节则采用深度研讨模式,围绕“管理制度监督反馈”“灾害应急管理”“食品安全”“风险与管理漏洞”等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常见议题展开多轮交流,有效激发集体智慧,汇聚多元见解。工作坊不仅深化了学员们对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的理解,更使其掌握了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方法,为今后在各自教会中有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初步探索。

培训期间,学员们不仅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还积极参与了互动研讨,现场学习气氛十分热烈。通过在教会中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培训,有效增强了教牧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这为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健康促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切实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