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家家户户都在欢庆,大家难得拥有这样一个长假,走亲访友,其乐融融。但令我意外的是,某教会竟然只给侍奉同工放了一天假!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教会的侍奉固然重要,但同工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需要时间与家人团聚、放松身心。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而缺乏必要休息,不仅会影响同工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导致侍奉热情逐渐消退,反而不利于教会事工的长远发展。这种单方面剥夺同工合理休假权利的做法,折射出的是管理上的专断,没有充分考虑到同工的个人需求和家庭责任,也缺乏民主协商的决策机制。长此以往,容易让同工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一、小事反映出大问题——“一言堂”的管理模式
我不理解,为什么不愿意给他们合理的假期呢?难道没有人表示反对吗?侍奉同工的答复是,他们也无可奈何,不能提、不能问,只能服从。一旦有人提出异议,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可能被公报私仇。我十分讶异:教会怎么会这样呢?
同工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就有人因对国庆期间没有假期提了一点建议,多说了句“别的教会也有假期”,结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负责人处处挑刺。因此,现在再也没人敢这样做了。
有没有假期本身是小问题,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教会的管理模式——“一言堂”。也就是说,负责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不合理也无可奈何。这种模式下,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多方参与,普通同工的声音被完全压制,合理的意见和诉求无处表达。久而久之,教会内部会逐渐形成一种压抑的氛围,同工们只能被动执行指令,不敢有任何质疑与创新,生怕因一点不同的声音就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会削弱同工对教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会阻碍教会整体的健康发展。毕竟,一个无法倾听成员心声、无法凝聚集体智慧的组织,很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影响力。
二、教会应当保障侍奉同工的基本权益
从教会的侍奉来说,我是个外人,参与不多。但我仍想说,作为一名平信徒,我能感受到教会全职侍奉同工的不容易,尤其是年轻的侍奉者。他们往往需要在信仰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寻找平衡,既要承担繁重的教会事务,如日常聚会筹备、信徒关怀、活动组织等,又要面对可能存在的经济压力和个人发展的困惑。很多年轻同工怀着对信仰的热忱投身侍奉,却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渐渐感到疲惫。而当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合理的休息和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时,这份热忱很容易被消磨。
教会作为一个属灵的共同体,理当成为同工们的坚强后盾,不仅要在属灵上给予引导和滋养,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关心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安心侍奉、无后顾之忧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侍奉热情,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荣耀神、服侍人的工作中。享受法定节假日,这是他们的基本权益,教会不应苛待。
三、对侍奉同工好一些,不要成为剥削者
侍奉同工只有一天假期,不仅如此,负责人还将慕道学习和其他圣工排得满满当当。最令人不解的是,负责人自己反倒消失不见,既没安排自己参与圣工,也不来教会值班。这样的行为难免给人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印象,不仅让一线侍奉的同工心生委屈与寒心,更会严重损害教会在同工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教会的管理不是单方面的命令与索取,而应建立在彼此尊重、共同担当的基础上。负责人作为带领者,更应以身作则,主动分担重担,而不是将所有事务都压在少数同工身上,自己却置身事外。这种不合理的分工与对待,本质上是对同工劳动的不尊重,也偏离了教会的使命。
真正的属灵带领,应当是与同工一同“做工”、一同“摆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彼此相爱、彼此担当的真理,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甚至变相“剥削”那些愿意摆上的同工。
不要将教会的同工视为“下属”。从职分上来说,彼此虽有分别,但地位应当是平等的,是互相搭配、一同做工的关系,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绝对支配。教会是属灵的共同体,每个成员在基督里都是弟兄姐妹,同工之间更应建立在爱的根基上,彼此体恤、彼此扶持。负责人要看到同工们在侍奉中的付出与牺牲,这些都值得被肯定。
我们不能因为同工有侍奉的热心,就无底线地索取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能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视而不见,甚至用“属灵”的名义进行道德绑架。要知道,同工们的侍奉动力,很多时候来源于教会的温暖和彼此相爱。当这种温暖被冷漠和不公取代,他们的热心自然会渐渐冷却。我们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彼此尊重、互相成全的侍奉氛围,让每一位同工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从而更有力量保护自己,也为教会的发展共同努力。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乡镇教会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